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retaillink(retaillink系统)
中国,这是,投资人retaillink(retaillink系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熊伟铭:光速是九十年代的公司,而且经历了无数的周期,你们经历的从机构角度来看是最长的,从美国的投资经验到中国的投资经验,从互联网投资到今天多维度的投资,你们怎么看待所经历的周期对于今天投资的指导意义?
韩彦:光速时间确实挺长,从九十年代末做到今天,我们的美国团队非常强大,中国团队2011年独立,经历了很多周期和挑战。但是,有一个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追逐非共识。
什么是非共识?作为投资人的非共识是别人不看好的领域你去看,一小波人看的领域,别人担心你敢出手,这就是非共识,虽然变化的是不同领域,但是做的事情在过去二三十年都没有改变。如何在一个非共识的领域找到真正的价值,并坚持做下去,容易的是一个人,靠自己的胆量,靠自己的运气一直做下去,难的是一群人把这件事做到底,这是一个永久的课题。
熊伟铭:20年时间,做非共识,怎么坚持下来?什么是最核心的?是什么使光速坚持投资做了20年?
韩彦:最核心的是,所有非共识最核心的是放下自己,我们这个行当很有意思,每个成功其实是不利你未来突破的,因为历史无法未来重现。今天你后悔没有投今日头条,你说明天想投今日头条,我觉得这件事是做不到的,但是放下自己这件事又是逆人的。最近《天龙八部》重新拍了一遍,片子最后一段是讲两位武功高手遇到了少林扫地僧,他说你们都错了,你以为把我所有功夫都练完了就意味自己到顶点了吗?练功夫的同时也要练佛法,两个一起练才能练到最高的极点,对投资人也一样,投资认不是每天沉溺在每个成功上,而是放下自己,去反省事物的本质,成功的内因,抛开惯和执念,其实投资人大概率只是有幸搭上了优秀创业者的那艘船和他一起航行,到一定的位置也要下船,放下自己,重新开始,所以我觉得这是最难,也是最有空间的。
熊伟铭:我们这一环节谈到最后才进入到高潮。无论是宏观市场还是流动,行业软件,从软到硬,还是投后赋能,各位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也是在中国市场里面最懂中国市场的一帮人,虽然硅谷有很多钱,但是对于中国问题的解决还是得靠台上为代表的一大群人,也是36氪的同行们都在解决的问题。最后,能否请各位从各自角度出发,谈下未来,未来一年对于各位来讲最重要的,或者你们觉得最有可能的变化,你们自己要突破的,或者你们觉得这个市场可能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黄明明:一年有点难讲,科技投资还是要有稍微长一点的视角,说得虚一点convention(习惯)比较重要。一方面是新能源,能源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革命交汇点在新能源车这个领域,所以这个产业链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围绕着上游电池、芯片、下游算法,我们都会持续地看。第二就是云,云对过去信息时代开始的IT的基础设施的一次完整的重构,未来几乎所有的底层计算、上层应用全部会搬到云上,这里面在全球范围内会诞出一批公司,这个我们有十年的考虑,就分享这两个领域。
王淮:我们经常跟科技打交道,技术本身短期内被人高估,很多产业壁垒短期内也被人高估,很多人进不来,但是很多人低估了前沿科技和产业当中正确的结合点,以及如果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之后,带来的长期的结构的量级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很多科技工作者能够把手头上的黑科技,真正投入到这种大、但是被人“看不上”的产业里。举几个例子,我们称之为黑科技的“上山下乡”,我们希望能看到前沿技术进入到这些领域,真正改造产业,真正改造社会,让它们因为技术的进步真正得到影响,而且让多数人受益,这是历史、革命的机会,但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王啸:科技本质上要跟场景进行深度地绑定和结合才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脱离场景谈科技,可能只是一种想象,所以场景的界定和科学技术的结合,这个考量对于创业和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因为科技本身的规律,所以耐心和节奏特别重要,包括做科技投资,今年火了投什么,明年火了投什么,这个不太可行,一定要保持前瞻,保持投资的节奏感,保持谨慎的态度。你无法判断市场是冷是热,情绪变化难以琢磨,但是可以把控投资的节奏,耐心地做投资和创业,特别是在科技领域,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本质上考验的是心态。
李丰: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大机会,特殊在什么地方?中国工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人民币,约占世界30%,只是毛利率还不够,上一次中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的30%,要回溯到1750年,随后经历了一路向下,又开始逐渐上升,重新回到第一名。有一本书叫《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曾经在美国是畅销书,虽然书在20多年前写的,但是它准确预测了中国和美国,以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300年当中如何交叠,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要在30万亿的基础上加15万亿上去,这是一件事。
另外一件事,中国全产业链还会去到消费,中国社会零售总额也就是消费总盘子目前是40万亿出头的规模,我们要在十年内使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倍,十年之后大概70到80万亿以上的规模。还有一小块是,所有行业都被政策和经济结构推到了先是做数据化,然后做自动化,然后做智能化。大家讲的计算也好,机器人也好,也许从替代价值上是10到20万亿,所有这些加起来是新十年的新机会。
谈到流动问题,中国很特殊。把4万亿特别国债放进去,中国2020年也只增加6到7万亿的货币贡献,相当于1万亿美金。此外,在过去12个月,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国家的负债总规模在下降,宏观杠杆率下降了7%。
熊伟铭:李教授,机会在哪里?
李丰:机会就在于中国先做了宏观政策调整。
许四清:机会仍在大规模的涌现,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原因,中国和美国有一点竞争,这样一来很多信息类和核心科技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都可能重构,举例新一代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者社区,系统的机会在涌现,因为中国不敢大规模地全部用舶来品了。消费领域依然有很多机会,举个例子,现在很少有人对自己的车很满意,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家居很满意,这些就是在科学技术支撑下的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机会也是大量存在的。
第二,金融,也就是投资者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创新,像刚才谈到有的投资的要十几年,今天大部分投资人手上的寸头只能投4年+4年,这是三五十年前定下来的规则,今天这个规则是不是满足今天这个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答案肯定不是,比如你要投生物医药,这个时间完全不够,你怎么做,所以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在投资人这个领域里投资,本身这个事也是需要创新的。
韩彦:说两点:第一,市场的机会:每个时代市场最大的机会是支持这个时代,支持这个文明发展起来的基础架构,以前是煤炭、电话、汽车,这个时代是什么?智能?数据?还是什么?抓住这个时代的核心基础机构就抓住了这个时代最大的价值;其次,是去思考这个里面中国能影响另外半个或者整个地球的基础架构能力是什么?会不会是新能源、电动车?第二,对个人最大的机会:最近大家发现地球的人都非常焦虑,焦虑疫情、焦虑变化,在焦虑的过程中只有那一波人能在焦虑中借力焦虑的势能,让自己变得更强,跳出舒适圈,这是对个人非常好的锻炼和巨大机遇。谢谢!
上一篇:500056(5000560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