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饶漱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饶漱石,问题,同志饶漱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饶漱石(1903年9月-1975年3月2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钟岭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建国前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华东军区政委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后调到中央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结成高饶反党联盟和受潘汉年案件被解职、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主要成就:参与领导新四军抗日,华东战区党政最高领导人,从后勤上支持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南京战役、上海战役、成功治理上海。
熟悉饶漱石的人都说他虽然出身富裕家庭,一生却过着俭朴的生活。生活俭朴,没有任何恶习。饶漱石是党内在建国前唯一长时间在英、法、苏、美工作或考察过的高级领导干部,精通英语、俄语,饶漱石的卓越才华和见识在党内是很少有人能比得上的。
,人物生平
饶漱石(1903-1975)曾用名梁朴。江西临川钟岭乡环洲饶家人。1903年11月23日出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著名党外民主人士饶思诚。早年入江西省立三师(今抚州一中)、上海大学学习,大革命失败后曾赴英、法、苏留学。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赣东北及浙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青年工作。
1929年起任共青团北满省委书记,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常委、满洲省委代理书记,上海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5年赴苏联,任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华中局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常委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代理书记兼任新四军政委。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是年底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政委兼华东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
1947年任华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
1953年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后与高岗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
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受到批判。
1955年被开除出党。
1965年8月30日,因潘汉年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饶漱石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
1965年9月23日,饶漱石被假释出狱,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饶漱石于1967年被重新收监。
1975年3月2日,饶漱石因病去世,享年72岁。
革命人生
昵称小姚
因饶、姚谐音,加之革命工作的保密需要,中青年时期的饶漱石常常被战友们爱称为“小姚”。 1941年1月11日,在国民党 突然发动皖南事变期间,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军政领导人叶挺(字希夷)、饶漱石:“希夷、小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姚指挥,执行北移任务。”在此,饶被毛泽东昵称为“小姚”。
1939年11月,饶漱石回国后转到新四军内工作,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书记为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初到新四军中的时候,对于战争和根据地工作全无经验,加上与根据地部队和地方干部全无联系,初来乍到就担负起主要领导责任的饶漱石当时的确深感责任重大,力不胜任。当时,项英及若干同志曾讥笑饶为外国回来的“洋学生”,致使饶“常常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他在对待日常工作问题和处理同志间普遍关系问题上,特别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对于个人的生活作风,他更特别注意克己,甚至发展到“谨小慎微”的程度。无疑,他这样做是想从这些方面来取得同志们的好感,以掩盖自己能力与职责不能胜任的矛盾。后来,他在检讨材料中坦承:“我的这种态度,虽然主要是想给同志们好的印象,以便于工作,但同时也包含着个人主义的因素。因此,后来的事实证明,尽管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问题上u2018谨小慎微u2019和遵守党的组织原则,而在若干大的问题上,却违反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由于项英对中央和毛泽东不满,叶挺是党外人士,所以毛泽东对饶漱石甚为重视,亲切地称他为“小姚”,让其和叶、项共同负责华东方面的军政事宜──如1940年9月6日,毛泽东在致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的《关于调查地主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军官的通知》中越过项英,直接要求饶:“小姚负责调查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四省及上海。……小姚的材料限于12月1日以前托人带交恩来带来延安,供七大用。”
1941年1月9日,在皖南事变已经发动、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擅自离队的情况下,饶漱石、叶挺领衔以东南局名义向中央发出两封电报,一封电报痛陈敌情:“我江南遵令北移被阻,战况激烈,请向国民党严重交涉。”另一封电报则要求临机处置,以饶漱石代替项英:“项英、袁国平等在紧急关头已离开部队,提议中央明令撤项职,并令小姚在政治上负责,叶在军事上负责,以挽危局。”11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致电叶饶,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临机处置方案:“希夷小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姚指挥,执行北移任务。”12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又连续发来类似上述内容的电报。
争当主席
建国后,饶漱石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 书记。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选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过程中,饶漱石玩弄了政治手段。按当时惯例,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是由各大军区司令员兼任的。为此,毛泽东曾两次提议由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但陈毅觉得自己已经兼任上海市市长一职,就谦让说“让漱石同志挑起这个重担吧”。于是,毛泽东指示华东局进行研究,饶漱石知晓后对陈毅说:“你既然那么忙,我就挑起这个担子吧!”结果,他根本没有把事情提到华东局会议上讨论,就用华东局名义报呈中央:鉴于陈毅同志已身兼数职,建议中央任命饶漱石同志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结果,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会上通过了任命饶漱石、高岗、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分别为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五大区主席的决议,饶如愿以偿。这样,饶漱石既是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又身兼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就显得比其它大区主席要风光些。由于陈毅落选,外界纷纷揣测,谣言四起。对此,饶自己也是心虚的,他后来承认:“ 在计较个人地位方面,尤其严重地暴露了我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甚至发展到野心家的程度。例如:在1949年,我对由谁来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不是等候中央的决定,而是采取了由华东局建议由我来担任的方式。当我见到毛主席时,毛主席曾告诉我,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一职,本拟以陈毅同志担任。可是我在听了毛主席这话之后,除了仅仅以虚伪的态度要求改变由我来担任的意见外,并未作任何诚恳的坚决的表示。因此,最后中央还是决定由我担任了。俟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名单同时公布后,党内外发现除华东外,其它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均由军区司令员兼任,曾引起猜测和造成不良影响。 ”
上一篇:王嘉丽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