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汤恩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日军,集团军,战区汤恩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汤恩伯(1900年9月20日-1954年6月29日),原名汤克勤,字恩伯。浙江省武义县人。汤恩伯为职业军人;曾担任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即南口战役),予敌重创,赢得“抗日铁汉”美誉。1941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被日军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敌”,1942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4年4月在豫中会战中大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1945年初参加桂柳反击战。1949年国军败退台湾后任战略顾问。1953年任蒋介石政府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但数月后被免职,后经友人协助,迁居东京。
,词条概要
汤恩伯,抗战名将,中华民国陆军上将。在南口战役、漳河战役、台儿庄战役、豫南会战、武汉会战、桂柳反击战,指挥所部重创日军、收复大片国土。1949年在台湾任战略顾问。
人物生平
人物简介
汤恩伯(1900―1954),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义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抗战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先后毕业于武义壶山小学堂、金华省立第七中学转浙江体育专科学校。1920年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1师排长。1922年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法科,后辍学。1924年经陈仪保举和资助,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科。1926年回国在浙江陈仪部为下级军官。1927年经陈仪举荐入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中校参谋。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第6期步兵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1931年初,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12月升任陆军第2师师长。1934年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连败红军,并率先攻入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1935年获陆军中将衔,同年任第13军军长。1936年底奉蒋介石命,驰援傅作义参加绥远抗战(但未能赶上参加百灵庙战役)。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战役中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赢得“抗日铁汉”美誉。10月任第20军团军团长,参加漳河战役,随后驰援山西第二战区,发起突袭、阻击日军的“子洪口战斗”。翌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担任机动兵团并反击获胜。6月起(至1943年)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春夏兼职主持国民政府军委会南岳干部游击训练班。1939年5月参加随枣会战,再次重创日军,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称,此次汤部使日军受到“歼灭性打击”。1939年底至1940年初,汤恩伯参加冬季攻势,颇有斩获。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1、2月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被日军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敌”。1942年1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4年4月在豫中会战中所部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11月调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3月任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收复桂林等大片国土。后任第一绥靖区司令官,至上海主持宁沪地区日军投降仪式。1945年12月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2月15日获“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月任首都卫戍司令。6月任陆军副总司令。1947年春兼第1兵团司令,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所部整编第74师被全歼,引咎辞职。1948年8月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宁沪杭地区。4~5月,所部主力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被歼,残部溃退厦门。10月参与金门战役,月底由金门去台湾,任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等职。病逝后被追晋陆军上将。
人物年表
1912年入武义县壶山小学读书。
1916年高小毕业,入省立金华第七中学就读。
1917年转入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1918年与永康籍马阿谦结婚。
1919年浙江体专毕业,留校任教。后入援闽浙军讲武堂学习。长子汤建元出生。
1920年讲武堂毕业,任浙军第1师排长,是陈仪的部下。浙军溃败后回乡,任东皋警察所巡官。
1921年与武义巨富之子童维梓东渡日本。
1922年3月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修政治经济学。
1924年5月辍学,回国筹集求学经费。经陈仪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步兵科学习。
1926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教陈仪部第一师少校参谋。与王竟白结婚。
1927年任南京国民革命军第19军中校副团长,后任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嗣后升任作战科科长。
1928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12月升任该校第七期第一总队教育处少将教育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中正赏识。
1929年任军校军官教育连副连长,连长,军官教育团步兵营营长。1930年任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第一旅少将旅长,部队改编后任陆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十旅旅长。
1931年任第2师中将师长。
1932年任陆军第89师师长,后兼第四师师长。
1933年任“剿共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回乡祭祖,巧理纠纷后重修岭下汤祖坟,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中山发祥”。
1934年初,率89师由江西进攻“福建人民政府”,1月13日攻入福州;2月任赣粤闽鄂“剿共军”东路军第五路军第十纵队总指挥兼第四师师长;夏,接连击败红军,连克苏区将乐、泰宁、建宁、白水、石城等县;11月,汤部陈大庆旅率先突入中央苏区首都瑞金。
1935年任陆军第十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4月8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6年兼任陕北“剿共”善后办事处主任。率部驻绥远集宁,抗击伪蒙勾结日伪进犯。
1937年8月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指挥所部第13军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9月任第20军团军团长兼第13军军长。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掩护河北国军转移。10月底率
汤恩伯(左)和杜月笙(右)
第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斗。
1938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获国民政府嘉奖,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6月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5月参加随枣会战。春夏兼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年底参加冬季攻势,斩获颇丰。
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冬,任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第31集团军总司令。
1941年1、2月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会战结束后,华北日军对汤氏衔恨甚深,以汤恩伯部为天字第一号大敌。
1942年,河南发生大灾,汤恩伯曾组织所部展开救灾运动,赈济粮食,收养灾童,接济学生。
1943年,河南旱灾、蝗灾严重。汤恩伯再次发动所部节食救灾,并发动军民抢修黄泛堤防。2月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委员会干事。
1944年4月在豫湘桂会战中大溃败。因为贵州方面的张发奎不断告急,11月蒋调其出任黔桂边区总司令。12月初独山陷落,陪都震动,急调汤恩伯部孙元良29军由四川入贵州解围。
1945年3月任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兼任滇黔战区前线总指挥,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5月
1949年的蒋中正和汤恩伯及其他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