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汤恩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日军,集团军,战区汤恩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枣宜会战有声有色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第五战区主战场虽然中央兵团完全崩溃,最终陷于被动和失利,丢失重镇宜昌,但是在局部战场,汤恩伯第31集团军仍打的有声有色。
战前,汤恩伯第31集团军(当时辖第13、第29、第85、第92军)被布置枣阳东北地区作为战区机动兵团。会战第一阶段(又称襄东战役),日军右翼第的第三师团(加强来自第40师团的石本支队,两个战车联队与一个工兵联队)率先自信阳及以北地区沿桐柏山北麓向西进攻,指向桐柏与泌阳,当日即突破孙连仲第2集团军正面,次日,其左翼,第13师团也从钟祥发动攻击,当日便突破张自忠第33集团军正面,两路日军突破后便全力北进,直指枣阳。第33与第2集团军主力则尾追日军之后俟机伏击之。5月4日,日军第39师团(加强池田支队)于中央战线发起攻势,立即突破黄琪翔第11集团军正面,第11集团军当下以45军向西南方转移,而以第84军往西北转移,力图防守枣阳。第3师团占领唐河,第13师团北进至王集,第39师团进抵随阳店,对枣阳构成合围之势。但各路日军之间空隙较大,守军逐次抵抗后,在日军包围圈尚未合拢时及时转向外线。日军占领枣阳,宣称汉水左(东)岸作战之目的已经完成,其实并未实现捕捉第五战区主力的企图。重庆向五战区下达了总攻令,此时,汤恩伯第31集团军的六个师在北,于南阳地区急速南下,第33集团军的五个师在南,45军及94军尾追日军的五个师在东南,几乎已包围日军。一场激战就此展开。在北面,汤恩伯第31集团军等六个军17个师从东、南、北3个方向向被围的日军第3师团展开进攻,并将其分割。日军第3师团携带粮弹不多,兵站线已被切断,情况危急。其第29旅团向师团求援的电报中说:“敌之战斗意志极其旺盛。按目前情况看,平安返回甚难,望乞增援一个大队。”至15日,第3师团在日军第11军战车团协同下才突出重围,16日夜撤回枣阳集结,但遭到重大伤亡。被围攻3日间,日军第三师团及石本支队伤亡达4000余人。但在南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与日军第13、第39师团作战时,不幸壮烈殉国,第13、第39师团在宜城东北地区反扑得手后北上会合枣阳第3师团,大举反攻。第五战区部队猝不及防,向白河以西转移。会战第一阶段结束。
在会战第二阶段(即宜昌攻防战),日军集结在唐河以南地区,稍事休整后,派遣第3、第39师团东渡汉水进攻襄樊。第五战区事前判断失误,未在汉水以东留置相应部队,令汤恩伯第31集团军等部火速增援襄樊,但日军还是轻取襄阳。随后第3、第39师团分别沿襄阳、南漳、遂安道及宜城、荆门、当阳道转而南下,平行而进,目标直指宜昌。军委会急令各路国军纷纷增援宜昌一带,其中汤恩伯率第13、第29、第85、第92军由襄阳附近渡河,沿襄阳公路向南前进,增援荆、当地区。日军占领当阳,尾随而至的汤恩伯部则在荆门以北与日军接战,为敌所阻。宜昌沦陷,日军短暂放弃宜昌后,又重新占领。虽经我军大力反攻,未能奏效。自此,会战结束。
豫南会战”
1941年1、2月,汤恩伯部在豫南会战中与日军大战于舞阳等地,日军再度遭到重击。华北日军对汤恩伯衔恨至深,
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汤恩伯部来到阜阳、项城一带。日军自供:“(日本第11)军得悉自去年10月中旬不知下落的汤恩伯部,现在位于信阳以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遂平至项城一带。汤恩伯部很早就在江北的第一线与日军交战,可称为日军之宿敌。攻占宜昌后,该敌被配置在宜昌――当阳――荆门――安陆之间,是与日军第一线距离最近之敌。这天,第三师团很快做出要求对汤军做一决战的提议。军也于翌3日也将其作战方案通知给第三师团,于是军的作战设想很快完成。”可见,日军发动“豫南作战”,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打击汤恩伯第31集团军。此外,日第11军还有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威胁的目的。为此,日军纠集步兵7个师团、骑兵1个旅团、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三路,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
1 月24日夜,日军左兵团第3师团主力和第4师团一部向信阳北侧守军阵地实施奔袭,企图切断守军退路,但遭到第2 集团军第68军的顽强抵抗,奔袭未能奏效。25日,日军中央兵团和右兵团在飞机和坦克的支援下,由信阳、罗山地区沿平汉铁路及其两侧,分向遂平、舞阳、上蔡地区进攻。
26 日,日军各路分别进至泌阳、高邑、确山、邢店一线,27日进至春水、沙河店、驻马店东西之线。此时,汤恩伯第31集团军以第85军李楚瀛部由临泉向上蔡附近机动,第13军张雪中部由舞阳向象河关附近推进;第2集团军以第68军向象河关以南日军尾随袭击,第55军由南阳向唐河方面前进;第33集团军以第59军由樊城向南阳推进。29 日,左翼日军第3师团及第4师团一部在尚店、小史店附近,遭到汤部第13军张雪中部猛烈攻击,汤部击毙、击伤日军约3000人,击毁坦克6辆。日军中央兵团沿平汉线继续突进至遂平,而汤恩伯第31集团军早已撤出平汉路沿线地区,日军企图捕捉第5战区主力未遂,日军右兵团第40师团在汝南、上蔡间地区遭到汤部第85军侧击,损失较重。
30 日,日军中央兵团以一部向上蔡支援其右兵团,主力经西平向舞阳迂回,企图与左兵团夹击舞阳以南守军。但该地汤部第13军已向叶县转移,汤部第85军亦向郾城附近转移,日军合击未能奏效。此际,汤恩伯第31集团军第29军,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第55、第59、第68 军,分由泌阳、唐河及其以北地区,向舞阳方向,袭击日军后方,断其补给。大别山兵团时属汤恩伯第31集团军的第84 军莫树杰部已于29 日克复正阳,尾随日军右兵团之后,日军进至上蔡、舞阳之线后。企图与第5 战区主力决战的计划落空,后方交通线受到袭扰,遂于 2 月 2 日开始撤退。日军第3师团在舞阳以西的保安集结时,从电话窃听中得知南阳为该地守军通讯枢纽,在返回途中于 2 月4 日攻陷了南阳,并由南阳向唐河、泌阳方面迂回,企图与由舞阳经象河关南撤之中央兵团夹击第29集团军主力,但均来得逞,于2月7日撤回信阳。汤恩伯第31集团军之第29军陈大庆部尾随追击第3师团于桐柏地区,歼敌1千余人。而日军中央和右翼兵团也经汝南撤回信阳,至此双方恢复原态势。
此外,此次会战中,日军第21师团一部、第4骑兵旅团还在豫东皖北地区发动牵制攻势,时属汤恩伯第31集团军的第92军李仙洲部和骑兵第2军何柱国部击退之,毙伤日军约1500余人。
“水旱黄汤”
1940年冬(一说在1941年初),汤恩伯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鲁苏豫皖边区分会敌后工作委员会主任,兼任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兼第31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1月汤恩伯兼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成立副长官部,并自兼“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临泉第10训练班主任。1943年9月改兼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31集团军总司令由王仲廉接任)。汤恩伯部一度发展至四个集团军,含大量游杂部队共30万官兵,大半靠河南一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