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汤恩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日军,集团军,战区汤恩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掌握大军的汤恩伯,尽管竭尽全力严治军纪,终因兵多员杂,难奏全效。队伍迅速扩大,靠中央补给的军费是远远不够的,国民政府只发给正规部队的军费,其他部队的经费只能由汤恩伯自行解决。这时经幕僚策划,汤恩伯在界首设立鼎泰公司,把后方出产的桐油、茶叶、南阳绸等土特产运到沦陷区出售;又把上海等地的化妆品、日用品、汽油等物资运到后方脱手,从中收取利润。此后,汤恩伯又在界首设立物资管理处,操纵对日伪物资套购、交换及对蒋管区农产品收购和垄断。此外,还在累河开设中华烟厂、在禹川开设陶瓷厂及毛纺厂。可见,为保障扩编后部队的日常支出需要,汤恩伯已经实施了多种经营,只要有钱赚,便设法去图。为解决枪支、被服的难题,汤恩伯还提出“自力更生、长期打算”的口号。在累河等地设立兵工厂,修理和自制军械配给杂牌部队。利用军队眷属力量,在军中设立被服厂、军鞋厂、染织厂等。
汤恩伯兼长民政之后豫南大灾,但汤部大事扩军,部队素质良莠不齐。汤部为了维持军费,据说在重灾之区大事征敛,河南省税征起著名的“汤粮”。所以河南四害,“水、旱、蝗、汤”之谣不胫而走。
但亦有说法,称“水、旱、蝗、汤”其实是“水、旱、蝗、�”,“�”是河南话“�将”(土匪)之意。
抗战时期,为吸引沦陷区青少年、协助河南文化建设、筹备河南人才,1942年10月,汤恩伯还主办“鲁苏皖豫政治学院”(后改称边区学院,豫中会战后停办)。其大学部学生约300人,高初中部学生约2200人,教授教师260余人,校园面积20-30亩,经费由汤负责。这几年间,汤恩伯还曾安排:王仲廉总司令代管教育部在太和的国立第21中学,李仙洲总司令代管教育部在阜阳的国立第22中学,何柱国总司令负责界首中学。而第12、13、29、85、暂编第15军,各军长负责办一所随军中学。经费除一点开拔费外,各自均从各军经费中挤出。办学期间,“从鲁苏豫皖冀流入所属边区学院、各中学、童养院、青训团等男女学生近万人”。
当时主持河南教育厅工作的鲁荡平,回忆当年汤恩伯救助学子的事情称:省会开封沦陷后,省府迁驻南阳,自黄河对岸敌寇盘踞区域逃往后方的学生络绎不绝。……经设立战区中学予以安置,但为学生衣食大伤脑筋。其时汤将军正统率第31集团军驻节南阳一带,我一谈及此事,汤将军即慨然帮助解决。他把大批从军队里换下来的军服和布鞋,送给毫无经济来源的学生;又在采购军粮时,按照军粮价格代购粮食,供学生充饥,其深仁厚泽,被及万千学子。
鲁荡平得解难题,深为感动,当时还赋七律一章赠予汤恩伯。诗云:
敌忾同仇胆共尝,雄师几度驻南阳。
三千桃李沾膏泽,百万貔貅跃战场。
痛扫妖氛光祖国,誓填瀛海并夷疆。
从来革命称汤武,况复将军本姓汤。
豫中会战的溃败与争议
豫中会战过程
1944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按照大本营的《一号作战纲要》,研究制订河南作战(中方称豫中会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从1944 年春季起,先突破对方正面阵地,将主力集结于黄河南岸,佯作沿平汉线南下,进至许昌或郾城地区后,向西迂回,围歼第1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
日军此次会战,出动兵力14.8万人,马匹3.3万,汽车6100辆,火炮269门,坦克装甲车691辆(内坦克225辆)。另有日军第五航空军第2飞行团各种飞机168架参战,还得到驻武汉的第一飞行团配合。
日军在作战前,又特地要求寻找歼灭汤恩伯部。日军称:“汤恩伯将军在重庆军(指重庆国民政府统辖的国军)中也是第一流人物,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部下的仰望……因此早已断定,一旦我军进攻,其抗战的核心即汤恩伯及其直系军”。
2月7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幕僚会议上特地提出指示:“目标为汤恩伯军。作战时如果猛攻密县,汤军主力当来应战,应考虑对其大举包围以歼灭之”。
第1战区在察觉日军进攻企图后,计划以沿河防及平汉铁路线地区构成守势地带阻击日军,以纵深地区构成攻势地带,待机向深入之日军实施反击。其作战指导与部署是:以广武、汜水及其以东河防守备部队,先阻止日军渡河,若敌人渡河成功,则以荥阳、郑州、洧川、长葛、许昌一带据点工事,消耗疲惫日军,同时汤恩伯兵团一部及第 4 集团军于登封、密县以北山地,形成自密县至汜水间之防御地带。另于临汝、密县、禹县、叶县等纵深地区,构成攻势地带,并以第 78 军、第 89 军固守许昌、郾城、遂平、舞阳四个据点,以第 72、第 13、第 29 军秘密集结于攻势地区,统归副长官汤恩伯指挥与日军决战。
4月18日零时,日第37师团及独立第7旅团于河南开封以西中牟一带渡过黄河,经激战后突破暂编第15军阵地,分路向郑州、新郑、尉氏、洧川等地突进。至21日,新郑、尉氏被日军攻陷,中国守军暂编第15军及第2旅、第3旅退守许昌西北地区,24日密县失陷,中国第85军转守西方山地,阻击日军进攻。
豫北方面日军第110师团、第62师,于4月19日晨向防守邙山头阵地的中国第85军发起攻击。21 日突破河防阵地后,侵占广武、汜水,22 日又陷荥阳。24 日,由荥阳南下之日军第 110 师与由郭店西进之日军第37师占领密县,并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此时,中国第1战区第4集团军防守该地部队退守荥阳、密县以西之虎牢关至马驹岭一线,阻止日军西进。26 日起以汤恩伯嫡系第31集团军主力第13、29军及第28集团军之85军,自登封一带向密县附近之日军110师团实施反击,并先后收复马鸣寺、景店、唐庄,并攻至城郊七里岗,毙伤敌800余人,迫敌改取守势。
会战以来,日军认为“汤恩伯在(日军)第12军的作战开始后,行动表现积极,而且其主力正在北上,决心猛扑过来”。随后,汤恩伯主力第13军、第85军集结在登封一带向密县日军反击的消息被日军获悉后,冈村宁次指示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不断以电话和电报命令日军第12军:“赶快咬住第13军,予以歼灭!”为此,日军第12军修改自郾城向西迂回的方案,改采在许昌向西迂回,以快速围歼汤恩伯部第13军。
激战至30日,日军后续兵团(第27师团、坦克第3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等,已集结于密县、郑州地区,迅速向禹县、襄城、许昌等地猛攻,与中国军队第28、第31集团军展开激战。4月30日日军对许昌发起攻击当日,蒋介石命令汤恩伯部对许昌之敌发起反击。汤遵命令第28集团军李仙洲一部向襄城、禹县方向移动,企图打击围攻许昌日军的侧翼,但被日军击败。5月1日,日军攻陷许昌,守军新编29师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奋战殉国。日军并以坦克第3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向襄城、郏县急速突进。3 日,侵占郏县、禹县,4 日陷临汝。6 日,再陷登封、宝丰、鲁山,并以其先头一部进抵洛阳以南龙门附近。
此时,位于登封附近休整并准备反击的汤集团第31集团军已经被快速突进的日军包围,与敌激战周旋数日后,汤部于5月5日夜,开始由临汝以东之山地,突破日军封锁线,西撤至伏牛山区。日军围歼汤恩伯部主力的目的,最终没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