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礼义廉耻为什么称之国之四维?
礼义廉耻,四维,礼义礼义廉耻为什么称之国之四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礼义廉耻为什么称之国之四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礼义廉耻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假如世上之人都不懂得什么是礼义廉耻了,那么,这个社会必将是世风日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唯利是图,良心尽失,也必将是天下大乱。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知耻之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人要遵循礼义廉耻这个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那么,什么是礼义廉耻,什么是贵贱尊卑,什么是光荣与羞耻,也就是说什么是美好的,善良的,什么是错误的,丑陋的,什么是值得传承发扬的,什么是人们所不耻的,什么是人们所深恶痛绝的。这就是礼和义的内涵与外延,一旦人们确定下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低级趣味的,那么,这个行为规范也就确立了。
故此说,礼义廉耻就是国之四维,社会一旦出现荣辱不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本末倒置。善不成善,以作恶为荣,恶不被惩,善必虚假。这就是一个国家丧失礼义廉耻的可怕后果,那就是国之厄运的开始,也是亡国的先兆,这是必然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维说,出自《管子·牧民》。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 不生。”
意思是说,国家确立有四个根本的支柱,这就是礼义廉耻。礼,能使人注重礼节与规则;义,能够使人充满仁义而无巧诈;廉,能够使人清廉不藏恶行;耻,能够使人感到耻感而不妄为。 这四根柱子如有一根断裂,政权就要倾斜,因而缺一不可,如果国家丧失这四维,国将不国。
中国历来是一个关注政治、关注治国的国度,先秦诸子无论其起源还是其主张,多与治国相关。《管子》的“国之四维”说,成熟而全面,不仅代表了先秦时期治国理论的高度,而且在后代仍影响深远。
一、礼
“礼”之本义,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祭祀祈福,后来周公制礼作乐时,将“礼”制定为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伦理规范。
1、礼来源于天地之道和天地秩序
《礼运》上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周公认为“礼”绝非单纯的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物,而是来源于天地之道的天地秩序,借此以确立礼的合理性与权威性。
2、“礼”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最根本标志
“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人有文化准则,而动物没有。其目的也在于确立礼的权威性。
3、礼的产生是基于人性的需要。
人性有“七情”、“十义”,只有“礼”,才能节制人性恶的一面,并且使人性的善得到发扬光大。“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也就是说,礼能节制人的自然欲望,同时能张扬人的社会良性。除了以上从客观世界确立礼的合理与权威性外,这里又从人性主观世界的角度确立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至此,礼的合理性、权威性得以全面确立。
4.“礼” 通过区分等级差别和名分,规定了人类社会的秩序。
名分是礼的形式的具体载体,秩序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万分重要,无礼便会失序。因而,礼在治理国家中异常重要,“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礼”从祭祀祈福起源,从开始就带有了内心诚敬与规矩约束双重属性。在理论家的视野中,其具有了完美的系统性和生动性。它来源于天地秩序、又是人的基本标志,还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 通过名分等级确立社会秩序,而同时,又并非冰冷生硬的社会生活枷锁。除了符合人性外,还能有效与自我修养、内在精神诉求高度统一,孔子所言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实际指的就是礼的修养特质。
礼的理想状态是成为人人所向的圭臬和精神家园,不靠强制而靠自觉和向往。这样,这一概念实现了外在要求与内在诉求的完美统一,社会规则与日常修养的完美统一。这也是为何这一概念能够位居四维首位、居于治国理论要津的关键所在,这对今天社会价值观的构建仍有重要的启发。
二、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就是说,“义”起源于人的正直、厌弃恶端之心。“义”这一概念,同样也是体现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适宜、合理是其基本内涵。
“何谓人义?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以上这些行为准则,本质仍然是对于名分和行事原则的尊重。我们拿“义”和 “礼”相比能够看出,“义“的原始内涵实际并没有太多超出于“礼”的内容,按规则行事、按名分行事仍是义的基本内涵。
《管子》将义的准则分成“七体”,即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撙诎,纤啬省用,敦懞纯固,和协辑睦。这“七体” 不仅包括人际关系,还能够延伸到行事、办公、心态等各个方面。
在社会构建中,义和礼共同起到构建伦理秩序的作用。礼义之间能够互补,“礼”偏重名分等级以至修养诚敬的倡导,“义”则有时可以补充在更加宽泛的行事规矩上的引导。
“礼”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孝”是“礼”的重要基石。但至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理论挑战。这是“义”的概念应运而生,负责诠释全新的道德准则和更加明确的秩序指导。所以礼义之间是一种相协互补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名分、规则为重要载体的社会秩序的基本引导。
三、廉
“廉”有两个含义,一是在物欲、财利上,不是自己的不取;二是在行事上坚守节义、追慕高节。但是在四维系统中,“廉”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对节义的坚守、对高义的追慕上。
上一篇:附近有人造板厂,里面的残次品可以加工什么?望各位告知一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