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迁写《史记》受了谁的影响?
司马迁,史记,司马司马迁写《史记》受了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司马迁写《史记》受了谁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题主所问,我做以下阐述1.简述司马迁及《史记》2.对可能对司马迁写《史记》有影响的五位历史人物加以说明,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也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史学家。生卒至今均无确切定论。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司马迁在《报任安书》)的史识创作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先从司马迁的作品稍加分析,太史公一生除著有《史记》外还写有八篇散文,现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有名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一文饱含深情地表述了他为了完成《史记》而决心忍受耻辱、负重前行的痛苦心情。所谓耻辱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为李广之孙李陵败降匈奴谏言而被汉武帝宫刑处罚,在这里不再累述。《悲士不遇赋》也是太史公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他受宫刑后的愤激情绪和一定要出人头地决不没世无闻的坚定信念。有这两篇文章我们可对太史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司马迁写史开始于公元前104年,以此算起,公元前104年以前司马迁所接触的人物应该对他编著《史记》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列举五位和司马迁有关联或在历史上有传言的人物加以分析。
1.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当朝史官,年轻时就有撰写通史的远大志向,但时运不济、身患重疾临终嘱咐儿子一定要完成自己遗愿。按《太史公自序》所述“临终托付著史重任”,也恰好印证子承父愿决然踏上写史的征程。
2.董仲舒,传言说是司马迁老师。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80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从时间上看董去世时刚好和司马迁开始写史同年,存有理论可能。但从《史记》董仲舒传中可知,司马迁并没提及他们的师生之情,而且从史记言辞中也没体会到司马迁对董的敬重之情。另外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也为一个史学家所不能苟同。
3.孔安国,孔子十世孙,著《古文尚书》。太史公创作《史记》时,必需参考采用一部分涉及《尚书》古文,后经孔安国考定解决了司马迁的燃眉之急。因此二人成为更加亲密的朋友,由此可见此人对司马迁写《史记》并无本质影响。
4.贾谊,汉文帝时名臣,才能卓著深受文帝的重用,29岁就位列公侯。因谏言不成得罪权贵,被贬到长沙任太傅。最后在郁郁寡欢中忧郁而终,享年34岁。此人一生和作《史记》前的司马迁是何等相似,司马迁若能和贾谊隔世相见定能产生共鸣。司马迁受刑之后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时定是从贾谊身上看到了自己。当然从《史记》司马迁把贾谊和屈原放在一起做传的用意和字里行间里都能体会到对贾谊的惋惜之情。司马迁遭受宫刑时已步入中年,调整心态的能力一定在年轻的贾谊之上,这也避免了自己步贾谊后尘,故而立“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之决心,成就一番事业。
5.伏生,出生于先秦,卒于汉文帝三年。此人最大功绩就是挽救《尚书》使其流传至今,“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从时间上看和司马迁并无交集,说司马迁师从伏生更是无稽之谈。
笔者认为,对司马迁写《史记》影响最大的理应是家族的使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心驱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惨受宫刑,悲痛欲绝。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为后人留下一部信 史,他忍辱负重,在困厄潦倒之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因《史 记》对史实据实实录,在称赞汉武帝功德的同时,也斥责了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汉武帝对此勃然大怒,将《史记》手稿付之一炬。
司马迁有一位叫任安的好友,因“戾太子事件”被斩。狱吏在搜查其遗物时发现了一封 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书信,信中告诉任安,他之所以在蒙受奇耻大辱之后还顽强地活下来,就 是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
汉武帝见信后大怒,加上一伙对司马迁极为不满的宠臣的谗言 ,司马迁遭受迫害,不久死去。 据传说,悲痛中的司马迁夫人(妻子柳倩娘、侍姬随清娱)为了保住《史记》副稿,免遭满门抄斩之祸,便让两个儿子司马临(字与仲)、司马观(字何求)身藏《史记》副稿,逃回故乡韩城。
司马迁族人怕株连九族,连夜由族长司马厚召集主事人共同商议,决定改姓和迁居。[1]长门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次门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同”,逃往荒无人烟的巍山老牛坡下,定村名为“续村”,表示“高门之续”;后又担心被官家识破,取同音字为“徐村”。
“徐”、“续”同音,又有“余村双人”(或说仅余二人)寓意,暗指司马迁有两子,即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以表明司马氏家族后继有人。司马迁父子都是西汉太史官,后裔逃匿“徐村”后,为祭祀祖宗司马迁,合族兴建了“汉太史遗祠”。
如今,“汉太史遗祠”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千年古村徐村之中。 从此,司马迁的后代便分别姓“冯”和“同”了。如今,每逢清明节,前往司马迁坟前拜祭的人群中,有不少便是姓“同”和姓“冯”的。
据说,他们都是司马迁的后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写史记是受了他父亲司马谈的影响,而且他的官职也是继承他父亲的,写一部史书也是他父亲的理想,他的好多历史资料也是他父亲留下来的,所以说我们后世能看到这么一步伟大的史书,应该感谢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二人。
上一篇:如何理解苦非苦,乐非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