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苦非苦,乐非乐?
都是,心态,快乐如何理解苦非苦,乐非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苦非苦,乐非乐”,乐与苦是一物两面,形同阴与阳、前与后、美与丑等等,不能孤立的看待、解读,两者没有绝对的界线,你所处的位置,出发点不一样对苦与乐的认知也迥异。明代心学大成者王阳明就强调:“只要内心光明,万事万物都变得阳光灿烂”。同样如果一个人内心灰暗,就算你处在万丈光芒中,心底同样还是漆黑一片,死水一潭。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物资极度困乏,吃不饱穿不暖;装备也非常简单,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是由于他们有坚定信仰与执着的追求,而且这种追求是基于全国受苦受难人民的解放与幸福,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升官发财,因此他们虽然艰苦朴素,小米饭,南瓜汤,小米加步枪,但是一样积极向上、乐观上进、奋勇前行,矢志不移,最终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今天很多人也很积极进取,只不过是追求自己的五子登科(票子、位子、房子、车子、婆子),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太多人当拥有这些后一点也不快乐,相反不安全感增加,变得更贪婪,对金钱与地位的渴求永无止境,最终万劫不复。古人云:“乎法取上,存乎其中;乎法取中,存乎其下”。人取得物质富有容易,获得心里富足难,故要学会许上等愿,享下等福,凡事盈满则亏,福只享七分方可长久。痛苦并快乐着,苦中有乐,苦中求乐才是人生常态。苦是感受,乐是目的,毛主席说过: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与自己斗,其乐无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之爱,旺子成龙。为儿为女早出晚归,虽然吃得苦中苦,亦是苦非苦。儿女渐渐长大了,露出了纯真的笑容。知识日日进步,儒雅之气渐渐也露出。考上了高等学校,父母心中乐开怀。三年本科生,家里出了高才生。送儿上学堂,欢天喜地,踏上远方。又离别,何日相见不知何日晓,流下分别泪。日复一日年复年,三年功课以圆满。为求知识,不知学府又几年。父母见儿成大才,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书房读华章。喜笑颜开,又进工作房,虽苦却欢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苦和乐是主观意识造成的。把苦当成对自己的磨砺,成为前进的动力,苦就不是苦了;把乐当成贪图享受、消磨壮志的心魔,乐也未必是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苦与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苦众人之苦,乐众人之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指事物的一体两面。苦与乐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苦尽甘来,乐极生悲。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转化,用矛盾论解释,就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互相转化。同时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一切源于心。所以当你觉得苦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苦终究会过去,乐也会到来。当你感觉乐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要有忧患意识,否则就会乐极生悲!用宗教的思想来说,苦也好乐也好,都是应该来的,要坦然面对,顺其自然,不要自寻烦恼。所以,苦非苦,乐非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眼前的痛苦并不是真的痛苦,眼前的快乐也不是真的快乐,这都是我们这一刻的想法罢了。
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很些人,很些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这样,那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吧。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
。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上一篇:有没有减肥狠人,大家都是怎么瘦下来的?能否说说经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