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子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怎样理解?
微妙,的人,道德经老子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怎样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精微奥妙而神奇通达,深刻得难以理解。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才勉强地来形容他:小心谨慎啊,就像冬天涉水过河;反复考虑啊,就像害怕四方相邻者的攻击;拘谨严肃啊,就像在外做客;自在随意啊,就像冰雪消融时的样子;敦厚诚朴啊,就像未经雕琢的木头;开阔豁达啊,就像山谷;混同一切啊,就像浑浊的河水。让浑浊漂浮的物体安静下来,它就会慢慢地澄清。死寂无生气的人或事物运动起来,就会慢慢地焕发生机。持守这种“道”的人,不会要求圆满。正是因为没有达到圆满,所以才能够历久而常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
【王弼注】冬之涉川,豫然,若欲渡,若不欲渡,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上一章讲的是道,此章讲的是懂得道的人。
道没有新旧,只要守住道,就能支配一切,就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而能“御今之有”的人,是什么人呢?即本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者。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候最会为士的人,也就是最了解道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者,到达“微、妙、玄、通”修养境界的士。因为他“微妙玄通”的关系,所以他修养的境界,深得不可使人了悟,使人没法认识他,没法了悟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过去那些自认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很有研究的人,总认为“道”很微妙很难弄懂,深奥而不可能被人们认识。(《道德经》第十五章)
让人哑然失语的是,对这句话的望文生义者竟然如此之众:古代善于研究道的人,都认为(道或者人)深奥无比。
这好像给那些“东倒西歪”的脑壳找到了一个“救命”的支点:你看,“善为道者”都认为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呢?
从逻辑思维来说,既然都认为“深不可识”,还能算是“善为道者”吗?登山健将会认为山是爬不上去的?
老子在写《道德经》的时候,就知道“道”的乱象早就已经存在了,这句话是对那些自以为是者的批评和讽刺,究竟指的是古代的谁?不敢妄加揣测。有人用《易经》解读《道德经》,肯定没有征得老子的同意,云端之上的圣者可能会生气的。
这一句话的误解,就把古往今来众多“来访者”挡在《道德经》的大门之外。
于是怀着各种崇敬之情翻译《道德经》的人们,以及想入非非、云山雾罩的众多解读者,大有淹没经典之势。“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不仅仅认为难以认识,还对“道”进行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描述。这样一来,漫无边际、牛头不对马嘴、纰漏百出的解读就“应运而生”了,作者老子的“冤案”也就开始了。
上一篇:鱼缸不用过滤和沉淀怎样让水变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