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怎样理解?
孔德,是从,老子《道德经》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怎样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德经》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怎样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道德经》(最早叫《德道经》)第21章中的小标题。我们慢慢地先来解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字义,解释通了,也就理解了。
老子(网络图片)
先来分析“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中的“孔”字是形容词。在这里不是孔穴或小的意思,而是孔硕,硕大的意思,孔德是大德。“德”是动词也是名词。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是动词,升也,感激等;“德”又是名词,指人的品行,德行。“孔德”,就是大德之意。
佛家称“大德”为“孔德。”据说,后因有孔子姓孔,才将“孔德”改为“大德。”
“容”在这里是动词。本意是容纳,后来延伸字义指包含,容忍,宽容。“容”能纳垢浊,内聚厚德,能装天地万物,天下万事,无所不容。
在这里“孔德之容”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大德之人能心若太虚,自处谦卑,厚德载物,容纳百川。
我们再来分析“惟道是从。”
“惟道是从”中的“唯”字是副词。只是,只有,唯一的意思。“道”是名词,指道路,道理,道德,道义,志同道合等。在这里的“唯道”指的就是唯一的道理,道义和道德之道。 “从”是动词,服从,听从。“惟道是从”,就是说人在“二六”时,随时随地,每分每秒,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合于“道”的原则,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不能丝毫违犯“道”业。
有道之人,“澹兮其若海。”他永远包容一切,容纳千涓万流,汇归于一,没有离谱地出轨现象,这是做人的大原则。只有这样的大德品行,才能不随世俗所左右,心底诚一,遵道而行。“道”是“德”的载体,“德”为“道”所用,两者相辅相成,“德”不独立而存,行之必从于“道”而立,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经》最早叫《德道经》的因由吧?有“德”(实践)才有“道”,反过来“道”又指导了“德”,道与德难舍难分了。
总之,我们通过对“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学习与理解,要养成修心炼性,以抑制后天私欲膨胀。要积功累德,彻悟人生,也许,这就是“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真正含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嘉也,美也。孔德,嘉美之德,孔德之容,如道体一样的虚空能容。容,容止,形态。唯,独,只。从,顺也,惟道是从,就是不随世俗不随众,独从于道。
大意是说,最好的德就是“贵食母”之德。所谓“贵食母”之德,即道为天地万物之母,万物为道之子,背离大道而追逐名利,就像弃母求食的婴儿那样,早晚得饿死。所以,好的德象,一定是顺道而行的人。
这样解释“孔德之容”,估计能接受的没几个,从河上公、王弼,到王夫之、唐玄宗、苏辙、魏源等等,无不将“孔”解释为“大”,将孔德解释为“大德”。
如果那样理解,根本就不通顺:大德的容量,或者大德的形状,如何能与“惟道是从”联系到一起?“孔”字,古字义就是一个婴儿吃奶的形象。
而且,在本章之前,老子说“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于母”。本章又说“孔德之容”,应该是上文的顺延。何况,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说到婴儿、赤子,也说到不同的“德”,比如玄德、常德,如果孔德就是大德,为何不直接说“大德之容”?
许慎《说文解字》就说“孔”有嘉美之意。且古人名字有叫"嘉" 的,字就取"子孔",比如孔子六世祖,姓子,名嘉,字孔父,前凉名士祈嘉,字孔宾等等。这说明,在古代,“孔”字有嘉美之意。
因此,孔德之容,不是大德的形态或容止之意,而是美德的形态或容止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经》·老子
释义
孔:大、很、甚。《诗经》:“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孔嘉的意思为“很好或甚好”。
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道德。
容:指行为、容貌。
孔德之容,即大德的行为、容貌。
惟道是从:唯,独。独从于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对于万物来说,“道”恍恍惚惚无所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在恍惚不定中,存在着模糊的影像。象,影像。
窈兮冥兮:窈冥,深远不可见。
其中有精:存在着精华和灵气。精,精气。
其精甚真:这种极微小的精气在世界上真实存在着。
其中有信:这是可信的。信,可信、可靠。
以阅众甫:用它来观察世间万物。众甫,指世间万物。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怎样才能知道这世间万物的本原的呢?
以此:凭借这个大道。以,靠、凭借。此,道。因为“道”而知道万物的起源。
全文意思
甚高的德行的形态,在于遵循“道”的法则。“道”这种东西,看似飘渺不定让人无法捉摸。在恍惚不定中,存在着模糊的影像;在依稀隐约中,存在着具体的物质;在深远幽暗中,存在着精华和灵气。这精气真切地存在着,这一点是可信的。古往今来,它的名字永恒地存在着,并被用来观察世间万物。我怎样才能知道这世间万物的本原的呢?完全依靠遵循“道”啊。
⒈老子在开篇第一章就讲了“道”是宇宙的本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能说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能表达出来的概念,不是永恒的概念。不能称呼的,是天地的开始;能称呼的,是万物的根源。
上一篇:DNF春节礼包销量不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买了几套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