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知识是从外在学到的还是从内心感悟的?
知识,外在,自己的知识是从外在学到的还是从内心感悟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识是从外在学到的还是从内心感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前言: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够简单的划分开来。
道韵君和您聊聊知识。
何为知识?其实它就是人类对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总和,换而言之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总汇。
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可行性,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经过时间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关于知识的悖论是: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未来简史》。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
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断真伪要以逻辑,而非立场。知识的定义在认识论中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罗伯特⋅格兰特指出,尽管“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激发了世界上众多伟大思想家的兴趣,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从类型学看,知识可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独有知识和共有知识、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等。20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的科学学大师迈克尔⋅波兰尼(卡尔⋅波兰尼的弟弟)发现了知识的隐性维度,并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
知识的概念是哲学认识论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未来简史》
引•英国著名史学家彼得·伯克曾在论述中半戏谑地提出,知识是:“近代早期欧洲所谓的知识革命——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仅仅是某些大众或实用知识的表面化,及由学术结构确立起它们作为知识的正当性而已”。亦或因出于史料阐述的便利,伯克使用了一种比较宽泛和表浅的“知识”定义。
【菩萨—老山檀】
小结:知识既有通过视觉传达到大脑再到内心思想消化过程它是缺一不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再简单说: 如同蜜蜂,外出采来花粉,然后归巢酿成蜜……你说这蜂蜜是如何得来的?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而知之,总得有参照物吧?还得有慧根去认识找出实事求是来。两都得有,缺一不可。再好的富贵条件,傻子大脑不健全,也学不进知识吧?再聪明不愿学,也有不可造之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识一般情况是从外在学到的,自己感悟的较少。不过高智商的人感悟能力是很强的,这种人是天才。学得多,但要用得多,在实践中去检验。如果只是学,不在实际生活中去检验,去应用,那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学习不是目的,学用结合,学习是为社会,也为自己服务。这样看法好吗?欢迎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者积累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知识是从外在学到的还是从内心感悟的,一个看似最简单的问答,却能辩别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承认知识是从外在学到的说明你是一个唯物论者,认为知识是从内心感悟的則是唯心典型。
知识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知道和认识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就是知识。知识首先来源于客观物质,沒有客观物质,何来主观认识。因为你看到了山和海,大脑中才有山和海的形状而形成印像,如果一个没有見过大海的人,无论如何想,也不可能有大海印像。这就是客观存在决定主现认识。人类知识无论从书本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因外在的学习而丰富了自己大脑,因此知识是从外在学到的,才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