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来年开春冷不冷?
大寒,惊蛰,节气农村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来年开春冷不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冷的节气,就应该特别的寒冷,这才符合冬季的气候,但随着大气候的改变,暖冬出现的越来越多,冬季的雨雪也变得稀少起来,干旱而且暖烘烘的冬季出现,不但对于农田带来很多的危害,这样的气温也很容易滋生一些细菌,对于我们身体也是极为的不利,对于现在的冬天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俗语是农民根据多年的种地经验总结出来了,然后一直流传到现在。大概意思:大寒这个节气正常来讲是一年中非常寒冷的时候,土地应该冻的非常结实,如果这个时候天气非常暖和,不是很寒冷,就有可能春天的时候天气寒冷,土地开始上冻,这样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也会影响收成。总之节气和气候不对,是不好的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 不知道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俗语,或者说大家知道这句俗语是什么样的含义吗?现在大家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 如果到了大寒这个节气,地还没有冻上的话。那么到了惊蛰的时候,天气也会很冷,而且地还不会化冻。其实这种现象和农村老人们常说的倒春寒倒是非常的相似哟。在前期的时候天气可能并不是非常冷,但到了后期天气就会比往年更加冷一些。
“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这句俗语啥意思?原来有这讲究。大家觉得这句俗语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留言告诉杨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意思就是如大寒了还没凝冻,到惊蛰了就会遇倒春寒,对春耕就有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大寒地不冻,惊蜇地不开,这些彦语是指长江以南为定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24节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说的就是大寒时节,如果地已经不上冻,那么惊蛰时节就会出现倒春寒,地又重新上冻。中国古代农人,经过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没有卫星天气预报的过去,农民都是按照古历谚语,来安排农耕农作。一直到现在,农村老人还在延续这种种地方式。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
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
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寒露麦,霜降豆;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立春阴,花倒春;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这些都关于24节气的农耕谚语,有一些还是比较准的。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农人,还是要结合古人谚语和实际情况,科学安排种植,利用好咱们的节气谚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祖宗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来年开春冷不冷
老祖宗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来年开春冷不冷
今年的冬天相较于以往似乎要暖上许多,长江以南地区除了前段时间连绵不绝的降雨,之后气温便开始缓慢回升,如今距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星期却仍不见大雪临门,这让很多农民朋友犯了愁,毕竟瑞雪兆丰年,不下雪可不是一个好兆头。老祖宗有句俗语说道:“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今年的春天冷不冷?
上一篇:字节跳动未来能否和阿里、腾讯比肩,成为新的BAT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