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来年开春冷不冷?
大寒,惊蛰,节气农村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来年开春冷不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跟冬至不是最冷时候一样的道理。
关键是火炉效应。火炉熄灭后还要继续散发热量,这就是火炉效应。
大致在小暑大暑之间,气温达最高值。这时地球蓄备了最多的热量。
地球在不断地放出热量,昼夜不停。
地球又在吸收热量,这个热量来自太阳。
夏至以后,太阳辐射的热量逐渐减少,地球放出热量不变。
大约在大暑以后,地球放出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气温逐渐降低。
冬至时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地球放出热量量仍大于吸收热量,气温还要降低,直至大寒时节,气温降至最低点。
土地温度在零度以下才开始冻结,大寒的气温最低,可能零下几十度。
土地在零下几十度时,由表层向下冻结,冻结的厚度由气温维持在零下时间的多少决定。
大寒时可能只冻了表层土地,以后冻结向下发展,至惊蜇时冻结才停止,因为此时气温最低已达零度以上。
所以大寒不冻,是指冻的还不深。
惊蛰不开是指土地还冻如石头。
四月分东北农村的土路变成了橡皮路,那就是真正解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年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即小寒后两三天至大寒前两三天。到大寒气温已开始回升,地面不易冻上(一般指南方)。惊蛰是万物苏醒的节气,但不会立刻出现,要过一段时间万物才反应出来,草木发芽,蛇虫出洞…(地开)。故有\"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之说。来年开春冷不冷不冷,按农谚取决于二月初一晴不晴,二月初一晴,树木叶发两层(即反春,有倒春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的冬天相较于以往似乎要暖上许多,长江以南地区除了前段时间连绵不绝的降雨,之后气温便开始缓慢回升,如今距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星期却仍不见大雪临门,这让很多农民朋友犯了愁,毕竟瑞雪兆丰年,不下雪可不是一个好兆头。老祖宗有句俗语说道:“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是何意?今年的春天冷不冷?
不得不说,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太多太多,在过去没有天气预报的日子里,只有对应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该干什么农活都安排得非常明了。
当然也有地域差异,所以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俗语广泛流传,而俗语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市井生活,更多的则是农业生产。就比如这句“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
大寒地不冻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公历一月20~21日,与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大寒往往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我国的某些地方,全年的最低气温仍然是出现在大寒节气里,而且小寒、大寒都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所谓“大寒地不冻”是指在大寒节气这一天,田地里的泥土没有被冻住,说明天气气温不低,没有到达零下。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会意味着今年的冬天会延长,冷空气来得晚,但绝对不会来的短。
在大寒这一天,冷空气在南下的过程中或许遭受了什么阻碍,但迟早还是会到来。并且冷空气所维持的时间往往不会变短,如此一来,明年开春恐怕依然天寒地冻。
老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天地生灵会按照季节活动进行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比如平气法,以此划分节气大寒,可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说明大寒的气温的低下。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冻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结实。
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一般指江南一带)”,这些也可作为判断大寒的标志。
惊蛰地不开
这句话主要是为了承接上一句“大寒地不冻”,倘若在大寒节气这一天气温较高,那么惊蛰这一天气温就将会很低。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3月5日到6日,按24节气中描绘的意思,惊蛰这一天之后天气将会回暖,春雷开始鸣响,以此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其他小动物,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惊蛰很多时候都被解释为春天的第一声惊雷,在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惊蛰这一天已有春雷乍响,可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一般都要到清明才会有雷声,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就算到了惊蛰仍然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
“惊蛰地不开”是指惊蛰这一天田里的土地仍然被冻住,气温仍然在零下,这主要是因为前面大寒节气这一天强冷空气还没有真正到来,导致冷空气南下延迟,也使得其滞留时间过长。
最后老祖宗的俗语“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就介绍到这里,如今在江南的大部分地区这几天也基本上气温都达到了零下,由此可见在下一年的惊蛰时分,我们应该可以听到春天的第一声炸雷,如此,这个春天应该很暖和。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上一篇:字节跳动未来能否和阿里、腾讯比肩,成为新的BAT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