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说的对吗?
不闻,这句话,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说的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此读书现象不对。风声雨声窗外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及学知之时不分心,学知用心能入心,心清脑清学知快,学知会用学智精,德智体全万事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耳不闻窗外,一心只读圣贤书。原意很清楚,告诉学子们用功读书,专心致志,出寒窗致仕。久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混淆视听,故乱加寄意。释以政治因素就更多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以前说封建读书人只是读纸上书,不关心生活,社会乃至国家,是一种贬义。
我认为读书专心是没错的,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经过高考激烈的竞争,这句话就是强调学习时的注意力和意志力。而注意力和意志力是学习习惯的好与坏最为重要的两项指标。如果你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东张西望,不能沉浸下来认真读书,那你是很难有高效率的,是很难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大家都在勤奋,你却在后退。所以苦读圣贤书是前提。
时代是迅速发展的,我们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追求更高更好的教育新理念,不能坚守老教法。教师要跟上新时代脚步,适应新发展。 要善于学习新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资料信息,高考题型越来越灵活,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光“两耳不闻窗外事”把“圣贤书”专心致志的读好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苦读圣贤书,和闻窗外事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下之事”之“事”者,此处说的自然是“富贵名利之得失”。而不是“战争与和平”。
因为:“圣贤之书”者,说的就是“治国爱民,无为之治”之“消除战争,抑制灾难,保护和平,维护民得”的。
所以,古人说:做为执行者,就应该抛弃自我意志,以及自我的富贵名利,而只以无为而关注天和平,民众利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出自明代儿童启蒙书物《增广贤文》, 意思就是说读书人一心做好学问,多钻研学问就可以了,要少管是非。
这句话是对是错?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内涵。
它最初来源的背景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鼓励告诫知识分子要只做学问,少参乎国家大事,以便来禁锢他们思想,少些反抗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句话是不对的,社会要进步,需要人们掌握各种知识,开拓人们视野,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而且要拿来践行,要为国家出力,不是有句话叫“一语不能践,万事徒空虚”吗?那些统治阶级为了一己私利,希望读书人都变成书呆子,其心可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思考,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在当今又有了新的含义,就是要求我们要少些浮躁,尤其是学生时代,要把有限的青春时光用在读书学习上,从这个角度上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是我们所要提倡的。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尤其青少年,要面对各种新型诱惑,诸如网游、早恋等,人心浮躁,很难沉下心来去读书。
不要说他们,我们成年人更是如此,不信去找一本圣贤书,比如《红楼梦》、《史记》、《论语》等等捧上试着读上两小时,各种窗外事会踏至而来,美国伊朗快要打起来了,赵忠祥老师不幸去世了,春晚来了各种小鲜肉……手机又响了,同学约定春节聚会……快递传来取件通知……客户来微信要探讨个数据……哎呀,肚子有点不舒服…头有点眩晕……困了还没躺下……老婆喊去买瓶酱油……,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用句网络流行语,我太难了我……
上一篇:欧蓝德四驱是否首保前油耗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