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说的对吗?
不闻,这句话,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说的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人本质上还是群居动物,先不说精神世界会如何崩溃,只身凭一人活下来也非常不容易。这社会生存成本,生活环境,以及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等,那一项是自己独自一人可以获得的。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努力拼搏,两耳不闻天下事,什么信息也得不到,生存 都难,还有啥心思读圣贤书呢。
第二,虽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但却不要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人们麻木,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是大众共同努力打造出来的,一个人能力很渺小,大众的智慧是无限的。想要获得美好生活,一方面自己必须努力展现自己各种能力,才华等,一方面也要融入所生活的环境,共同维护好所处环境,甚至打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其实古人也蛮矛盾的。一方面说,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方面又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流传。真是个矛盾体的组合,现在的网络时代,资讯时代,到底该怎么做,值得每个人思考。
这问题是个仁者见智的问题。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本人持不认同的看法。大家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就是说,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
和这句话相反的一联更有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很多时候做学问,确实要有这种不闻窗外事的执著和甘于寂寞,但凡是不能绝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话比较倾向于个人,有些“独善其身”的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这里“天下事”是指的杂念和周边琐事,而不是指时事政治、政策、国家大事等!
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但还要正确的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每句话的解读是千人千面。就拿这句话来讲,就存在问题,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矛盾的。一个人的存在,应该与诸多事是相关联,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也是做学问的态度。伟大的司马迁,没有青年的大江南北的游历与考察,就一定不会有宏伟的历史母本《史记》问世。“两耳不闻…”,该句如果用在不谙世事,一心求学的蒙童身上,尚在商榷的余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话两种解释:
1、对家庭琐事及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只一心栽在书中,讽刺人死读书。
2、不被世俗纷杂所扰,只专心读圣贤书。《增广贤文》意思就是说,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
《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关于《增广贤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大多数人认为它成书于清代中叶。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但是,上下左右联系起来理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尚有不妥之处,读书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并能变成财富,变为人生动力,从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仅仅死记硬背,照抄照搬理解,劳民伤财,然而,在学习知识,掌握真才实学上,必须开放式,把自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果把自已手脚封闭起来,机械的学习将是一事无成,尤其是社会生活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才学到了刀刃上。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生存与荣辱都与国家有关联,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兴旺我们个人才幸福安康!窗外事也就是国家大事,我们只有精心安排家事,了解掌握国家大事,才能应对天下事,我们既要辩证的听取窗外事,接受各个方面的信息,用学到的知识改变自己,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80条/2页上一篇:欧蓝德四驱是否首保前油耗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