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羊肚菌人工如何栽培?菌种怎么配置?
生长,实体,菌丝羊肚菌人工如何栽培?菌种怎么配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羊肚菌人工如何栽培?菌种怎么配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类,是野生的菌类。从50年代起科技工作者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但到目前为止,羊肚菌的栽培还在驯化实验阶段。多年前,在广东和四川已有羊肚菌的栽培报道,但经过多年还没有进行规模性生产的实践,技术非常不成熟,产量很低,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经济效益。
如果您想驯化栽培,试验一下,现介绍一些方法,供参考:
1、栽培料配方
(1)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 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4) 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2、菌袋制作与培养
以上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料温最高达到60-65℃,含水量达60%左右。然后装袋,规格17*33cm的塑料袋,每袋装料0.5-0.6kg。在100℃温度下,常压消毒10h,冷却后,菌袋两端接入菌种。
培养:在20-22℃温度下培养30-35天,菌丝体能够长满袋,就可以进行栽培了。
3、栽培方法
(1)室内脱袋栽培。菇房使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后即可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布,在上面放入3-4cm厚的腐殖土,拍平,脱去塑料袋,将菌棒逐个排列在床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列17厘米×33cm的塑料菌袋40个左右。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及时覆土3~5cm,表面盖2 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在2-4月能够出菇。
(2)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20cm。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5000倍液喷雾消毒。脱袋排菌棒和出菇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菌袋直接接触土壤。注意畦内温度变化,温度需要保持12-22℃之间,保持散射光条件,防止阳光直射。
4、管理措施: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南方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低温条件,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北方日光温室如果相对湿度低,应该浇水,提高空气湿度。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羊肚菌人工栽培和配置技术请看
羊肚菌肉质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又含量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粗脂肪、多糖、多种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除食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羊肚菌子实体晒干后可供药用,中医学认为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健胃补脾、帮助消化、理气化痰的功效,在民间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

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
一、菌种;
1、母种;母种可以通过分离和移接获得,常用的培养基有以下几种:
(1)、用0.3%的酵母或2%的麦芽汁提取液,加蔗糖和琼脂各2%配制培养基,20℃的恒温环境下,可有效地促使孢子萌发菌丝;
(2)、PDA综合培养基、加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g、维生素b1一片,采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培养各种羊肚菌,分离要选用六至七成熟的子实体,挑取中空的内部组织一小块或菌柄根据内部组织一小块,接入斜面培养基上,置入20℃的恒温环境中培养;
(3)、马铃薯250克(煮汁)、琼脂和蔗糖各20g、蛋白胨牛肉膏各0.5g、水1L配制培养基,按常规制成斜面接种后,在20℃的恒温环境下遮光培养,6至7天菌丝体既可长满斜面既为母种;

2、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1)、棉籽壳38%、木屑36%、麸皮20%、羊肚菌基脚土和过磷酸钙各2%、石膏蔗糖各1%,接种后置入20℃的恒温环境中培养,27天左右菌丝体即可长满瓶既为原种;
(2)、杂木屑75%、麸皮8%、黄豆粉和玉米粉各6%、腐殖土2%、石膏和白糖各1%,采用这种配方配制的培养基,菌丝体生长健壮,一般情况下22天左右菌丝体既可长满瓶。
(3)、栎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15%、羊肚菌基脚土2%、过磷酸钙石膏,白糖各1%,嗯,常规方法灭菌、接种,置于20℃的环境中培养,25天左右菌丝既可长满瓶。

二、菌核的形成;人工栽培羊肚菌,菌核是形成子实体的必然阶段,如尖角羊肚菌粗柄羊肚菌,黑脉羊肚菌也能形成菌核,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人工栽培羊肚菌时,采取促进菌核形成非常重要。
(1)、提供有利于菌核形成的营养物质;羊肚菌在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缓慢,不利于菌核形成;葡萄糖,甘露醇、木薯粉、碳酸氢二胺、潘茄汁、麦芽提取物等对羊肚菌菌核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提供有利于菌核形成的生态条件;温度在15至20℃之间适宜羊肚菌产生菌核;培养基中使用碱性的碳源有利于菌核的形成,如果使用酸性的碳源则不利于菌核形成;菌核形成不需要光照,要在黑暗环境下培养。
三、子实体培养;
1、栽培料配方;
(1)、玉米芯35%、棉籽壳15%、木屑20%、麸皮10%、北芪渣20%配置的栽培料,菌丝体生长快,4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30左右开始形成菌核,脱带覆土栽培子实体形成数量多;
(2)、玉米芯35%,棉籽壳15%,木屑20%,麸皮羊肚菌下脚料和草木灰各10%配制的栽培料,50天左右均菌丝长满袋,35天左右开始形成菌核;

2、栽培场所和栽培方法;羊肚菌人工栽培要选择杨树林或者苹果园中栽培,选择半阴半阳,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透气地段,挖长1m、宽0.6m、深0.3m的坑,坑内翻松整平,撒一层细沙搅拌均匀后浇水,然后在坑底和四周扫一层白石灰,将菌丝长满袋的菌袋脱袋,横排于坑内,周围用熟料填充,然后覆盖上当厘米厚的草木灰或过筛后的腐殖土,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持,播种后一个月,菌丝长满覆土层,慢慢有大量灰白色原基突起,有子实体形成,数量也很多,子实体形成后,20多天后子实体八成熟时,即可收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