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常听书法家说:学一家不够,要善于糅合百家,融为一体才是创新,有何道理?
书法,自己的,风格经常听书法家说:学一家不够,要善于糅合百家,融为一体才是创新,有何道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创新,一直是中国书法历史千百年来向前发展并经久不衰的关键词。
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这里面本身有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更新;二创造新的东西;三改变。
而创新在书法实践中,是除了在前人的书法风格基础上,进行更新,创造出新的书体,从而对书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改变的同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先学习和继承古人的古法,博取众家之所长,并且善于揉合、融为一体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
首先,我们知道,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中,书法中的“五体”即篆、隶、楷、行、草,每一种书体的出现,都是经过了在对前人的不断学习,反复摸索,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有一种新的书体创新出现。
其次、纵观书法发展历程,那些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书法大家,都是在经过了自身刻苦锤炼的基础上,博取众人之所长,并加以提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东西。
王羲之七岁学书,就拜师于卫夫人和自己的叔父,同时也跟随其父学习书法。后游历于名山之间,又多学于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后来,又学习了钟繇、梁鹄,包括蔡邕、张昶等,王羲之都曾或学习过他们的书文或学习石刻碑文,并从中汲取精华,经过了长期的融合,最终独创出一种妍美流便的书体,从而成为了一个集大家之所长于一体的书家典范。
还有赵孟頫、文征明等书法大家,都曾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学习书法之路,不仅主修一家之书体,也广泛吸收名家之优点,再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最终,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又对书法艺术的创新,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所以,对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基本上是从古到今,所有学习书法,最终成为书法大家所走过的一条必经之路。
要是再进一步完善这个观点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先与古人合,然后再与古人离,也就是先学习古人,然后再脱离古人。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如果不先对古人继承,而自己在那里胡乱创造,毫无章法,也是不可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书法不能只学一家,如果你就学一家,你的书法只能表现某一家的特点,最后就变成该书法家的后继人,不会有大的发展。书法家启功说过一句话,“像我者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书法一定要学多家,比如:王羲之字的秀美;米芾的笔划的多变;赵孟頫字的结构匀称;还有当今书法家方放的巧柞等等。如果取众家之长,写出你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创新,你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在掌握篇章结构后,你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无论是初学书法,还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树的书家,都离不开临帖,离不开对传统的遵循和继承。在书法实践中,临摹与创作互为彼此,创作有境界的高下,临摹也有功底的深浅,而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是提升书法技艺的根本所在。临摹与创作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即,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对传统的掌控和把握;在临摹过程中,有主体意识的浸透和潺入,具体做法是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应地展开临摹与创作。王铎所谓“一日临帖,一日应请所”,深刻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研习书法,只学一家肯定不行。所谓取众家之长溶自我之态,尚有自家面目。然此不为创新,乃常态耳。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精髓神韵非一朝一夕可得。先当书奴再当书主,创新之说切勿轻言。
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魅力在哪里,这是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我个人认为在于无论你认为自己写得多么好,多么美,但一定可以在古人的笔划中找到这最美的一笔,所以说“笔笔有出处,字字有说法”。古人已写尽了书法之美,不可超越,永远攀登才是书法最大的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25个怎题,对不起这个我不太懂,我的孩子没有学,我也不懂。请你咨询有关人士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