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以成千古绝唱?
寒士,杜甫,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以成千古绝唱?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以成千古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以成为千古绝唱?
中国传统文化中,悲天悯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们的不二追求,从《礼记,大学》中就告诫文人,读书识字的具体意义,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文人一生最终的追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与之相类似的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以说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出了普通的劳苦众人与清贫人士的心声,人们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安定安宁的住所,怎能乐创事业。
自杜甫后,文人们再没如此具体地为天下寒士发声,因而千百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成为了千古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时常想,怎样有一副铁肩才能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能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能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身躯承载真一切。架一叶扁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低着头、弯着腰,一点一滴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艰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注定了他不可能过的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愁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百姓的“史诗”,以此成为千古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面我们来看看诗的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说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八月秋风把我的屋上的茅草吹到了对岸,一些小孩欺负我年老无力,当着我的面把茅草拿走跑到竹林去了。不大一会儿,天气黑了下来,屋里盖了多年的被子很硬,孩子睡觉又把被子蹬破了。这时下起了雨,屋里直漏雨,没有干燥的地方。
何时才能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开心欢颜!不用担心为风雨所动。唉!有了这样的房屋即使我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作者从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所体验感受的痛苦,推己及人,把自己的痛苦放到一边,想到怎样天下寒士能有广厦千万间,让贫寒的人得到温暖。体现了作者为国家为百姓考虑的博大胸怀。而这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全诗的亮点,成了千古绝唱。
这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作者看到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是对改善底层民众生活的期盼。
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杜甫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圣杜甫的长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句诗的大致意思是: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房子啊,让天下低贫寒的读书人都能住上,让他们高兴欢乐。
让我们来看一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巴陵期间所作。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草屋,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第二年八月份,秋风秋雨大起,吹破了茅屋。
上一篇: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到底厉害不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