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王阳明所说“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本体,恶人,之心如何理解王阳明所说“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王阳明所说“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体皆空,无有善恶之分。
“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我回答一句:
善者之意,无有动念。亦即大善之者,
度众不动念,亲疏一律平等。就好太阳,
它一出来,从来无有动念,嗯,我只照
这坵田,不照那座山,日一出,普照十
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王阳明心学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人的内心存在着心魔和良知两个方面。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是说恶人的内心是心魔掩盖了他的良知,使他的良知失去了作用。当君子就要致良知,用内心的良知引导自己的行动。战胜心魔是人修行的过程,是要按住内心,在做事上,实践中磨练,看远、看透、看淡、看空、看明,人的私欲妄念,达到用良知去看、去行,知行合一。朋友我们都是君子,用良知点亮自己的心灯,做一个谦谦君子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她们忘了我是人!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何时了!有一种武功秘籍天下无敌叫人生海海何必计交!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的功夫文官与武将的学问!报仇到一定时间自然消亡!因为害人的在忍气吞声时他她们已经死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应该指思想灵魂内在自我本我真我,体身体肉体,健全人心灵肉体健康和谐统一,行恶心灵背离本我真我,扭曲痛苦没有与肉体很好切合错位扭曲,当做一件事有选择时候,有的跟随利益屈从,有的遵守本心,而人的体验都是你内在的真我,无论外在什么条件最终是真实体验是你内在,你内心会告诉你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喜欢什么,而不是头脑,头脑容易受外在牵引习惯性思维困扰定性概念框架,听过洗脑没听过洗心的。心立体发散投射通透直接投射不用绕,直接准确定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的“本体”是指本位,“失其本体”就是偏离了本位,“恶人之心,失其本体。”这是说人心因为偏离了本位,所以才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阳明先生的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他在概念区分上太笼统了,这与当时相关经典的严重缺失有关。
阳明心学的源头是唯识学
谈到“心”,有一门学问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源自佛家的唯识学,自晚唐武宗李炎灭佛事件以后,大量的唯识经典或焚或佚,自五代经宋、元、明、清,一直到晚清时期,在杨仁山居士的努力下,才逐渐的从日本回流,所以在王阳明时期,与此相关的经典是极其匮乏的。
这就造成了阳明心学的先天不足,比如阳明先生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里面的“心之体”、“意之动”都是唯识中的概念,什么是心,为什么心体无善恶?什么是意,为什么意动有善恶?意和心是什么关系?意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动的,为什么它一动就分出了善恶?等等等等,细思之下,这里的问题很多。
但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统统没有交待,不是他不想交待,而是交待不了,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全部都在唯识里面,但该交待的一直不交待,时间一久,心学就会变成格言,在实际的践行中就会变的毫无意义,这样一来,心学就变成了纯粹的知识,抽象而没有实用。
这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阳明心学虽然呼声日高,但扪心自问,真正能从心学中实实在在获益的却几乎没有,即使在阳明先生当时,他的几位高足,也只是硬靠着“省察克治”才略有小成,几茬人过去之后,心学的光芒就迅速暗淡了下去,至今也没有再出现过大成者。
心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从无失位之说。
什么叫“心体”?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它就好比是银幕,所谓善恶美丑等等,都是投放在银幕上的影像,只是幻影而已,不管如何成像,都与银幕本身无关,对银幕造不成任何实质上的影响,这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的道理所在。
阳明先生的“恶人之心,失其本位。”就好象是说,恶人的心,就象是电影没有投放到银幕上,而是投放到了斑驳的墙壁上,所以才呈现出了很难看的影像,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他老人家自己就一直在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既然如此,那怎么会出现斑驳的墙壁呢,果真如此的话,心外明明有斑驳之壁,怎么能说“心外无物”呢?
把这个例子直接放到“恶人之心,失其本位。”既然“心外无物”,怎么可能还有本位与非本位之分呢?如果阳明先生尚在的话,我倒要请教他老人家一下,这个“非本位”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呢?如果在心外,那他“心外无物”就是在乱讲,如果在心内,就不应该分本位与非本位?
上一篇:喜欢胡思乱想怎么办?是不是应该断掉让我胡思乱想源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