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三学生每次会做的题做不对,试了很多办法,该怎么办?还有救吗?
题目,会做,问题初三学生每次会做的题做不对,试了很多办法,该怎么办?还有救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初三学生每次会做的题做不对,试了很多办法,该怎么办?还有救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做的题总是出错,怎么办?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请你依次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1+1=2你会不会?
②现在让你做1+1=?,你会出错么?
考试主要考的就是你“会不会”和“快不快”。其实,你的表象是粗心,实际是你对于知识和题型掌握还不够不牢固。
粗心/细心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自我感觉太好,觉得自己水平高,出错都只是“粗心”罢了,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否则中考肯定要吃大亏。
很多高考状元的经验都是:我不一定做的出多么难的题目,但是简单题我绝对不会错,该拿的分我一定拿到。
那么,如何解决你目前的这个问题呢?一个方法:好好整理使用“错题本”,尤其是理科的学习,错题本可以说是进步神器。
1⃣错题本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都会让学生平时整理错题本,但是绝大多数孩子的错题本都没起到作用,主要原因有3点:错题整理不到位,错题本复习不及时,错题整理未经筛选。
具体来说就是,错题整理时心态不端正。多数是为了应付,往往是把“错题”和“正确答案”一抄应付完事;
其次,错题整理完成后,没有养成定期复习错题的习惯,这样其实就相当于前面做了“无用功”;
最后就是,错题在整理过程中,未经筛选,所有错题一字不落全部上了错题本,导致错题本上内容太多,没有心情再去复习。
2⃣如何正确整理和使用错题本
☑️关于错题整理:
首先,针对你目前的情况,在错题整理时一定要仔细分析“错因”,并将错误原因用一句话准确描述出来,写在错题本上,比如:计算错误,漏看…条件,错看…条件,誊抄错误…千万不要简单的用“粗心”代替。
如果不把错因揪出来,下次你还有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错题本的具体格式,你可以看一下我在头条里的图文文章《为什么99%以上孩子的错题本都没用?因为忽略了这2点》,文末有英语和数学的错题范本供参考)
其次,没必要将所有错题都上错题本,同一类型的错题,只要整理一个就可以了,物以稀为贵,遇到同类型的错题,记得把之前的错题复习一遍就好了。错题太多,反而会让人不想复习。
☑️关于错题本的使用:
错题本整理完毕后,一定要定期复习,这样错题整理才有意义,因为“短期记忆”要转换为“长期记忆”,就必须多复习。
“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可以以周、月、单元、考前等作为周期进行复习。一般来说,错题最好做到本周整理、本周消化。
复习过程中,如果已经熟练掌握的错题就也可以打个❎,或者直接将这个错题划掉,这样就可以让错题本“越来越薄”,减轻复习压力。
最后,结合你的情况,建议你好好利用假期时间(寒假),将本学期的所有错题整理消化一下,贪多嚼不烂,不要盲目刷题,先把做过的题目全部搞懂再说。
希望能帮助到你。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关注“教练讲高效学习”,教你普通学生如何可以通过掌握方法考上清华北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三学生每次会做的题做不对”,很明显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会”,充其量算是“大致明白解题思路”。
一道题要做对得分需要经历的过程大概包括:读题,审题和书写思路这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或大或小影响最终的答案。
下面分析每个环节的重要性
1、读题
读题要注意认真阅读每一个字,作为考试题目,遣词造句很有考究,几乎是字字珠玑,不要贪图速度,而忽视了关键信息。有时候,哪怕我们读错一个字或少读一个字,都会造成审题的偏差。
2、审题
一般来说,对于一道题,上课能听懂,达到的水平也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解题思路。但是自己做题的时候,完全靠的是自己,要想完美地完成一道题,“审题”这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我们要对问题和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还要独立对已知条件进行二次加工,从而确立出解题思路。
3、书写思路
解题思路确定后,最后就是将思路书写出来的过程,一般而言,前面完成得好,这一步出问题的概率比较低。如果出现问题,可能是计算不认真,缺少答案要求的关键步骤等等。
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要想真正掌握一道题,靠的不是表面的理解,需要的是深度而全面的思考,课后要注意进行反复的咀嚼,直到真正吃透一道题,并且解题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如数家珍。
所以要想摆脱“听懂的题做不对”的现状,必须严格要求,重视细节,找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直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会做的题做不对。一是孩孑粗心。要教好孩子细心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他们的关系。怎样才能做好,不要盲目去做,做后再捡查。做一题确定对一题。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二是孩子对题意含乎(不清楚),不是真正的会做,摸棱两可,致使做错。总之做错了,一定要找出原因才能避免再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