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争霸,战国变法,谁才是变法第一人?为什么?
商鞅,魏国,秦国春秋争霸,战国变法,谁才是变法第一人?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伯娶媳妇的事,没有人敢再提了!但是,西门豹的功绩远远不是把几个巫婆、弟子,三老抛到河中那么简单!
魏文侯常听到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意见,说邺县官仓无存粮,钱库无金银,部队缺少装备,西门豹把邺县治得一塌糊涂。魏文侯到邺县视察时,就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问题责问西门豹,并说若西门豹回答不出理由,就要治他的罪。
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盈。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
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大王若不信,让我上楼敲敲鼓,看看邺县钱粮兵器如何?”
西门豹上楼,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县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集合到楼下。
魏文侯知道了西门豹的政绩,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不同意说:“民可信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了信约,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了,如果随意解散,老百姓就会有被受骗之辱。
西门豹“诚信于民”的思想和行动在今天对我们仍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俗话说:“一诺千金”、“人若无信,不知其可”。
诚信守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人民言而有信,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对人民不讲信用,言而无信,朝令夕改,就会使人民无所适从,人民就会产生被欺诈的反感和埋怨心理,我们就会丧失人民的支持,甚至遭到人民的反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鞅,主要是秦在献公的时候就着手培养新兴地主势力,到了孝公的时候,已经完全从奴隶制迈入封建制,王权也是得到加强。商鞅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法是事半功倍,在处死了几千奴隶主以后,守旧势力再也无法掀起波澜。其他诸侯国搞改革也要迁都才能搞定,而孝公和商鞅无需多此一举,这些都在献公的时候就完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鞅:你是在说我吗?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百花争鸣的年代,那个年代,各种思想激流勇进,相互碰撞,那个年代是历史上思想璀璨的时代,战乱的年代各大诸侯国变法图强,都想成为“千古一帝”,变法中的佼佼者当属商鞅。
舌战群儒、立木为信,秦孝公的“高级人才引进计划”战略很成功。
那些年,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国力倍增,秦国因此丢失了河西之地,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眼看着大家都在变法,柔弱的秦国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也就是那一年,秦孝公签署了“高级人才引进计划”,商鞅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召开第一次改革大会,商鞅舌战群儒,旧贵族代表哑口无言,就这样,商鞅走向了秦国的政治舞台的中央,然而商鞅却不知道,这一切却只是报复前的忍让。
只管大刀阔斧的干,两次变法为秦开“帝业之基”。
正如汉代王充的那句话:“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先后实行:井田制、县制、二十等爵制度,那一年,当齐楚还在为了争夺土地大打出手的时候,秦国上下悄然发生了翻天巨变,谁也不曾想,这一变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
“惨遭车裂”,历史的变法者终不能善终?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商鞅就这样成了旧贵族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都说亲官上任三把火,可是秦惠文王把火留给了商鞅,兵败身死,惨遭车裂,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历史上变法的那些人,有多少能安然无恙的走到生命的尽头!
根据《史记》中记载,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或许是看到了未来的路,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后并没有废除变法,而是继续施行,也就这样,秦国终于走出了河西之地,走向了中原的政治舞台,不知为何,“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不曾记起这位为他铺平道路的人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变法第一人当属商鞅.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2020年有哪些适合小众发展的趋势?创业风口又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