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争霸,战国变法,谁才是变法第一人?为什么?
商鞅,魏国,秦国春秋争霸,战国变法,谁才是变法第一人?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梁启超曾说过:中国历代变法繁多,仅只限于农耕而已,可谓中的之论;马克思也说:更重要的问题乃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说的改造不仅是单纯领域内的技术性的修修补补,而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这才具有革命的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几千年前的商鞅有如此智慧,可在当时有农业、商业、手工业三大行业同时并存的情况下仅只关注农耕领域内的结构性的改造而忽视商业和手工业,不能不说是商鞅变法的严重缺陷与不足,至少可以说是商鞅本人的改革思维的重大失误。
三、重农抑商,贻患无穷商鞅变法的中心是重视农业,抑制和打击商业。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奴孥。 本业指的是多产粮食、多织布帛的农业,在此行业内作出成绩的复其身,即免除徭役,末利指的是工商业,有从事此行业者则以为奴孥,即没官为奴。 这种所谓的重本抑末的做法尽管收益于一时,可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却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在当时可以算比较成功的变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变法是具有进步性的,对于当时的政府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因此他可以说是春秋争霸,战国七雄里面成功变法的案例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黑白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战国时期变法第一人非李悝莫属。
首先,我们解析一下关于春秋战国的时间划分。春秋战国的时间划分纷繁复杂,说法不尽相同,但是最被大家所认可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按照孔子所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上所记载的最晚时间为春秋战国的时间结点,也就是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是以大事计,公元前453年,魏赵韩三国分晋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春秋的主题是围绕争霸进行的,而战国的主题则是围绕变法图强开展的。这是封建社会开始行城的环境下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自春秋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到了战国时期变的更为激烈和务实,各思想学派开始纷纷登上权利的舞台实现他们的政治思想主张。这其中,法家思想在战国初期分外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重视。
李悝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讲究以法治国,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建立全方位的法治理念。这在战国群雄并立,战乱频发的时代不失为最符合其时代背景的思想主张。
公元430年前后,战国时期的大格局已经基本成型。这时候李悝就已经开始实行他的变法主张了。当时,李悝在魏国上郡地区担任郡守,在担任郡守期间,他就利用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地方,严明律法,恪守章程。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习射令的颁布。因为上郡地区处于秦魏交界处,上郡地区的百姓经常会卷入到与秦军的作战中。习射令规定全民练习射箭之术,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争执官司,都将由射箭的胜负来决定输赢。这样的法令一经颁布,全民争相练习箭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郡地区的百姓人人都练得一手好箭术,后来在秦军入侵魏地的时候,只靠上郡百姓为主力组成的军队就将秦军轻松击退。李悝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由于在上郡的卓越政绩,李悝被擢升为相国,在当时国君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开始实行变法。 李悝的变法都是开创性的。在政治上他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主张任用贤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他将重农思想提高到国家高度,实行尽地力、平籴法,使得魏国农业经济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初步稳定后,他又整理修订《法经》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系统的成文法典,为后世制法定律提供了借鉴。
李悝作为战国变法第一人,他的变法成果直接奠定了魏国的霸业,并使之延续了近百年,同时它为后期的列国变法提供了改革的典范。即使后来更为知名的商鞅变法也无法夺其光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周代,周人奠定了中华文明三千年的根基;这一时期的很多人、很多事,都对后世中国影响巨大。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周人经历了一场长达数百年的社会巨变。为了能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取得竞争优势,变法也就成为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响亮的口号。到了战国时代,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等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在众多的变法者中,谁才是变法第一人呢?
其实,战国时代的变法,大多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战国时代列国的变法举措,很多都在春秋时代就已有国家推动实施,有的变法甚至在西周时代就已出现。战国时代的各项变法,绝大多数都能在春秋或西周找到其源头。
郡县制是针对分封制弊端而特意创建的一项变法举措;而郡县制的雏型,显然就是楚武王的县制改革。在楚武王执政早期,楚国灭了权国后把权国改成权县,标志着楚国县制的成型。此后,楚国历代国君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不断灭国为县,让楚国公室实力大大增强。春秋中晚期时,楚灵王曾自豪地炫耀:“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成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其畏我乎?”楚人每灭一国,并没有像其他诸侯国一样分封出去,而是将其改为县,因此这些被消灭的诸侯国都直接控制在公室手中,赋税、兵源都由公室直接控制——长此以往,楚国公室实力当然与日俱增!所以说,郡县制变法的第一人,应该是楚武王。
“废井田、开阡陌”的实质是废除周人旧有的藉田制,将土地私有化。针对藉田制的改革,早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晋国吕诒甥的“作爰田”、郑国子产的“作封洫”,都是针对藉田制的变法。但要说到针对藉田制变法的第一人,却应该是西周的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推行“不藉于千亩”改革,彻底废除了藉田制,将土地私有化。
上一篇:2020年有哪些适合小众发展的趋势?创业风口又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