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明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曲解吗?宋明理学属于儒家思想吗?
理学,儒学,儒教宋明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曲解吗?宋明理学属于儒家思想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暂时抛开封建王朝的影响(这点肯定是存在的),而从其他角度来谈谈。我们可以用宋明理学中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为例子来简单说一下。
最早,《礼记》中提出“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大意是有的人最后成为畜生了,物化了,是因为他泯灭了天理道德,更无止境地追求人的本能欲望(如食、色、财、位……)后来,二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矣。”大意是人如果能灭掉私欲,那么天理道德就能明白地彰显了。朱熹又在二程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大意是人心是恶的,大道又是比较精微深奥的(易被人曲解篡改),只有一心一意笃行大道,不偏不倚地研究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圣贤们说了万万千,归根结底是教人去如之前所说的笃行态度去追求大道,灭除人的欲念。这个例子我个人认为很有意思,似乎它反应了儒教理论的一种共性化的演变历程。《礼记》本身提出的是造成极端物化的人的根本原因,就好像有人说“做菜难吃的厨子一定学的时候没有认真”;二程在此基础上推演得出解解决人极端物化的办法,就好像有人说“只要认真学习,做菜难吃的厨子还是可以学好的”;朱熹进而又理论推演出明大道的必要条件,就好像有人又说“只有认真学习,厨子才能做出好吃的菜”。
现在能看出,虽然他们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立足点是不一样的。《礼记》重在解释一种现象,二程重在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论,朱熹则是在讲要明大道所应具备的基本原则。也即是说,我们暂先不管理论本身实践性或可操作性,单脉络来讲,从小范围现象解释到基本原则的确立,儒教在中国历史实际上走的是与现代一些学术研究相反的路子。现代学术研究常常先从宏观概念开始,然后考察原则,然后有基本的方法论,之后再研究细化理论及其表象用于对前面几者的不断修订、更新、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认为大概:
一是因为先秦乃至秦汉时期,作为理论发展的初期,主要从现象上了解本质——这符合人类抽象认识的基本过程——而这些本质成为后世展开理论推演的基础,并下意识地想补充前世理论体系化上的缺漏。但这种补充在以儒教思想为官方正统的环境下,又不能做任何修改,必须当做经典或完全正确,适用于解释其他方向,且具备宏观指导性的思想来发展。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而这种错位就是儒教思想被固化的根源——下意识或有目的地否认人类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面、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反而把早期某领域的解释当做绝对且广泛的真理(现代很多人同样也在犯的错误)。由此在理论的构建上就有内在矛盾处,乃至这种矛盾会影响到整个体系最终的认同度问题上。宋明理学正是在这种固化中,做出了一些不能说错误,但较为片面或不完善的判断,由此被后人,特别是接受和感知了西方近现代体系化理论的人定义为曲解。
二是环境上其他学说无意中提供了支撑。如《道德经》中的治国原则,其实来源于一种解决诸侯混战的特殊设想:怎么解决战乱带来的问题呢?OK,战乱其实是诸侯的欲望连累了老百姓,还要表现功绩让老百姓崇敬他们,甘愿给他们卖命,所以最好“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最好“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什么诸侯要这么劳民伤财的欲望呢?原来是深怕自己的地位、特权不能保持。那OK,干脆让老百姓吃饱饭,脑袋空空如也,“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由此进一步延伸理论,那天下就太平。进而在宋明两代,儒释道的地位已基本被历史确立,能找到的被奉为经典的理论资料都异曲同工,那“灭人欲才能存天理”这个原则就应该是成立。
个人以为单纯理论发展角度,主要由以上两点,造成宋明理学想围绕前人思想提一些、完善一些、追根一些、发展一些较体系的理论,却反而不受人待见,难以指导实践。以致王守仁虽然也不敢说圣人理论有何问题,但把矛盾重点引归至内心的领悟,谓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言下之意就是反正俺心里怎么理解的你也不知道,总不能说我错,也不能因为我违背主流儒教而批判我。
所以我个人认为,宋明理学是儒教在中国社会中发展演变的一种必然(它当然属于儒教的思想体系)——即有封建王朝政治的需要、也不能忽视它本身发展过程中的缺憾,即理论体系的一种初期性阶段成果被无限夸大了,不能反思,导致后人想发展也难为。它的曲解和问题也是必然。它的错误不能反证早期儒教思想就是全对,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迷信前人,否认发展,认为“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且“越老越好”,最好推至神话时代——这样的意识有多么的可怕。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拙见,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明理学既是儒学,也是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和,其实经过那么多朝代的发展,宋明时期的儒学本身就与最初儒家的很多不一样了,统治者为了统治思想,已修改了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不叫曲解,只是不够理明法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宋明理学就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朱熹的《四书集注》就可清晰看到其忠实的继承着孔儒的“中庸”思想、“孝父忠君”思想、“独尊”後归纳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贯穿传播的皆是“克己复礼”的孔儒的核心理论和理念;第二、不是曲解而是发展,是沿其祖脉又适应皇权需求的发展。为了“以孝侍君”无非是进一步将“三纲五常”细化:“存天理灭人欲”、“君命天授”、“三从四德”、尤以对妇女诸权锁身如同带罪负枷、科举取士进一步条文化“八股”化。王阳明心学吸纳了别家别派,但也未脱离儒家核心及基础。至清後期遇世界工业文明大潮的冲击加侵略者洋枪洋炮,最终顽固、僵化到不堪一击,以屈辱收官也属其复旧、保守本质之必然!
上一篇:职业中专,专业有什么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