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不感兴趣呀?
学生,课程,孩子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不感兴趣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不感兴趣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不感兴趣,这倒是一个真实现状。要说其原因嘛,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当然,这与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高考制度有直接关系)。
♦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常见表现
“这节课怎么又是数学课啊?唉!”
“物理老师,这节课给我们看一场电影好不好?”
如果说学生这些表现还不足以说明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学生上课睡觉不听课,不主动完成作业,平时考试成绩大部分不及格,等等,这种状况,老师并不陌生吧?
一些乡镇学校或普通班级的老师,时常诉苦:一个班级里,每堂课认真听课的学生就那么十来个,大部分学生睡觉的睡觉,看课外书的看课外书,讲话的讲话……
这种状况,学生哪还谈得上对课程学习有兴趣呢?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去哪儿啦?真有吗?
现在的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那些差生,确实很难让科任老师感觉出有多少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是凭兴趣在学习的!
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看似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也很优秀,但他们大多不是因为感兴趣才学得刻苦,更多是因为被父母所逼,被老师所逼,被升学所逼,才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学。
看看那些高考成绩很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又有几人清楚自己的兴趣专业在哪?
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所要结果就是考试分数和升学,极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专长。
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知,天下所有的孩子最愿干的事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只有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效率才是最高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自然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但做到这点真的很难。原因就是:
学生必须各科要考出高分数,才有希望升学!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们好,我是乡恋。题主问,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
我不知道题主从哪儿得到这一结论,更不知道这一结论有多天真。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开设什么课程?什么课程一周几节,学校无权,县市区也无权,是省和国家教育部决定的。是政府行为。
既然是政府行为,有哪一个学生有权利挑三拣四、喜不喜欢?你不喜欢可以,考试科目和内容你自己说了算不?
人啊,还是活的实际一点好,不要想入非非、云山雾罩。你不喜欢试试,看吃亏的是谁?
笔者有权认为,题主的题目是伪命题,是不值反驳的谬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在对课程数学的学习感兴趣时,才能具备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更好的学习状态;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速度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从而完成课程学科的学习。
原因综述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们有时出现厌学现象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并会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对某门功课的厌倦或产生学习障碍。
换一角度看,学习并无天生的厌恶或兴趣,大都是后天因教育和引导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探讨学习问题时,经常会将此二者作为对立的两面同时提起,可见不能笼统地仅谈问题的一个侧面,而忽略了对立面和参照系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教学方法、进度安排、难度设定、考试评价、学法引导等方面的缺陷,在中小学形成了学生容易厌学的典型学科,如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其共同特点是抽象、逻辑推理相对复杂、不直接对应实体和实践;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而言,厌学的原因则多来自繁琐无味的教学、教材与社会解读的差异等。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样被伤害的吗?
学生一踏入中学的大门,课程的考试科目就从小学的主要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增至七科,除语数外以外,还有道德与法制、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初二增加物理(同时,生物、地理、信息技术会考),初三增加化学。中考科目除了语数外三门以外,另加理科理化和文科史政。高考普遍实现“3+1+2”模式,即即语数英必选,物理历二选一,化生政地四选二。
多年来全国中学数以亿计的学生都在学习这些课程,遵照中高考的安排经历一生中的两次重要的人生考验。在此之前,每学期要参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联考、会考、月考、周清等十几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每一次考试都要按分数排名,写有姓名和阿拉伯数字的表格被张榜公布于学校宣传栏、教室黑板的一侧等醒目之处。于是,有了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好学生、差学生;于是,学生有了努力方向,教师有了工作重点;于是,校长有了被提拔的业绩,教师有了评职称的依据。
全国各地如此,历年如此,校校如此,人人如此,如此程序经过多年实践仿佛成为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经典教育模式,只差包装整理走出过门走向世界了。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多年来在如此“经典教育模式”里勤勤恳恳诚惶诚恐,惊弓之鸟般害怕所任科目排名下降所带班级成绩落后,像尽职尽责的警察盯着小偷一样盯着那些考试分数排名靠后的“差学生”,从来没有想想这样做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早就注意到了人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他告诫那些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关注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发展情况;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他研究发现,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九个范畴,即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和生存智慧,而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点上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上一篇:狗狗脐带多久能长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