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快到2020年了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习俗,全椒,腊月快到2020年了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夜晚上吃饺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为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谓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动土”,无须请先生看风水朝向以及选时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喂年猪,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时,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认为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户主燃放开门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谓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长,道“恭贺新禧”。男人带小男孩提篮备茶酒鱼肉祭社公、龙神;小孩邀集众人一同把牛赶进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谓“送春牛”。早餐吃素(赣县王母渡一带地方全天吃素),谓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灾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乐,但不得出家门,尤忌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妇女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喜欢燃放鞭炮等,整个村坊显得十分热闹。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新年初见互道“恭喜发财”,各家由一名大人带小孩去给长辈拜年,旧时小辈给长辈下跪,长辈给小孩发红包压岁,并说些吉利祝愿的话,压岁钱多少各依血脉亲疏、交情厚薄而异,多少都有打发。宗教信众多于此日上山敬神礼佛。一般家庭从初二开始备“九龙盘”,内盛腊鸭、猪肝、香肠等小吃,另加花生、瓜子、果碟待客,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内亲来访多有吃酒娘蛋吃满碗等厚待。此时节,乡间各地文娱活动丰富,请大戏(在宗祠祖堂的戏台演出)、唱采茶、打龙灯、狮子灯、鲤鱼灯、打狮等,从初二开始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夜,达到高潮后散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买好吃的过年,年年家里有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走亲访友,吃饺子,接祖先回家过年,放烟花,舞狮,唱秦腔,最主要的是一年了一家人团圆,回望上一年自己的发展,计划下一步的打算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当然是吃香肠啦,压岁钱啦,去各个家拜年吃嘎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风俗习惯,到处都有同有异。全椒县城乃人文荟萃的古邑,农历新年(春节)之习俗,自有其独特之处,仅就所知,拾其一、二以志之:
贴春联
古来各地皆有“桃符万户换新春”,农历除夕家家贴春联辞旧岁的习俗,全椒县城自无例外。春联内容一般是取祝愿吉祥如意,长寿幸福,发财致富之意。各商号大门春联,一般皆用店号名称的两个字,依字序分别放在上下联之首,撰成一副对联(即“藏头联”)。因此,某商号开张之前,总要先请当地文人按招牌字号撰写一副对联,多年春节沿用不变。士林墨客所居,每年必新撰春联,讲究书写以各抒胸臆而供观者之品评。此风历久不衰。县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门上春联一贴,外人就不再进门。因此有些欠债穷人,往往提早贴上春联,以避免债主前来索要不休,故有穷人称春联谓“避债门神”之说。
上一篇:湖北荆州早堂面怎么做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