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如何理解《吕氏春秋》讲的:“物全必缺,物极必反”的思想?
物极必反,事物,这是你如何理解《吕氏春秋》讲的:“物全必缺,物极必反”的思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之常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先哲,早在6500年前就会观天象,察地理与风水了;如出土的璞阳西水坡墓就证实了这一点。
《吕氏春秋》这句话:物全必缺,物极必反。恰恰是先哲们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得出的结论。
影响中国人的春秋战国时代三本书《易经》,《黄帝内经》与《道德经》,都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之真理。
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宜有个度,晓得知止的人才是智者,若欲望过多过大,一定会遭损失。
这两年,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许多富人破产了,资不抵债了;有很多中产贪婪性的投资,很快变成赤贫了。
天道忌满,人道也是如此,谁悟透这一点,谁受益终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三个问题,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前半句是,世间万物,你要是想无止境的想得到它,就是你耗尽最后一滴血,也有你得不到的东西,这句话的后半句呢,往往有一些东西表面看来你是得到了,但实质上对你还真的不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阴阳互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阴一阳之谓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文是: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我的解释是,事物苛求全美则必定出现缺陷;事物发展到极限必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事物如月亮盈满了必定出现亏缺。
原文是吕不韦劝谏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因为“全则缺”,“极则反”,“盈则亏”,所以希望天子能学先王“择务当而处之”,即处理政务能够选择务实、恰当的方式。
引申至世间万事万物,此理亦是通用的,《易经》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每天的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刻,处于最中间时就会开始向落下的西方运行;月亮在中秋左右生长至最盈满后就开始向亏缺的方向发展。
《易经》以大自然的规律现象阐述了相同的道理,即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循环变化,至高点,则开始往低点变化;至低点,则开始往高点变化。
《道德经》亦有类似的表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到壮大极限就衰老灭亡,这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的事物,就会很快灭亡。
由《吕氏春秋》、《易经》、《道德经》各位老祖宗的智慧来指导我们今日的处世之道,亦是大有裨益的,顺境、成功之时,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即成功了,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高自大、不夸耀、不骄傲,以自然的心态对待之,不因此逞强。通俗地讲,一句话,戒骄戒躁。
逆境、失败时,不要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再狂的风吹不了一整个早晨,再暴的雨也下不了一整天。风雨过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秋风吹落残叶,不会再坏了,来年是新芽新叶了;冬冷冻水成冰,不会再坏了,来春是春暖冰化了;死马当作活马医,不会再坏了,再坏,死马还能再死一回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物全必缺,物极必反”?
那倒不见得。
一个人吃的穿的用的物都全了,物全必缺,全了缺什么呢?缺了就不能称全。
物极必反?小的物,一根木棍,两头为极,再反,还是两头,不会反成中间,中间切开,一根成两根,还是有两头,两极。
上一篇:模拟战嗜血之影,3个2星刺客有效吗,4个刺客有效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