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有哪些可贵之处?
精神,他的,之处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有哪些可贵之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满足的阿Q,尽管遭到了赌摊老板的殴打,这个时候的阿Q内心是苦楚的,但是他很快能够从中找到反败为胜的乐趣,狠狠地抽上两个嘴巴想象成自己打了别人,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他在被人揪住辫子往墙上撞时能够想象成是被儿子打了,可见他在受到挫折时的豁达心态,我们在生活在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会为了各种苦恼而焦头烂额,有的甚至始终走不出那个阴霾,这个时候不防学学阿Q,给自己一个理由,一个战胜对手的理由。
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个名词“阿Q精神”,
阿Q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具有他的实用性,对于长期压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通过阿Q这种自我调节的办法总能够从中找到自我解脱的办法。
阿Q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对当时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我们走在人生布满荆棘的路上,有些时候始终躲不过命运的安排,那么这个时候适当的通过“阿Q精神”来进行自我调节,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遇到困难,我们可以伤感,但不可以失去对于生活的希望,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追求,学会用一颗宽容大度之心来迎接每一次挑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的问题是反谈阿Q的可贵之处:鲁迅笔下的阿Q,是个地地道道的市井小人物,愚昧无知,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有一顿没一顿的,哪怕受到了压榨、羞辱,仍忍气吞声苟且在世。
这种人物又有什么可贵之处呢?虽说是嘲讽的对象,但只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也还是有亮点的。
1.梦想。人都有自己梦想阿Q也不例外,在针对赵老太爷儿子这事,阿Q就认为:“我的儿子比较阔的多”,虽说媳妇还没有就想儿子,这就是有追求,敢摸小尼姑头,理由是:“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再一个敢于勇敢地向吴妈表白,想和吴妈困觉,这非常难能可贵。这不是梦想是什么,比那些道貌岸然,内心龌龊的人强得多。在习惯于被压迫的那个年代,怀有一丝追求和梦想的人始终是令人赞叹不已。
2.冲动。阿Q身上有一股冲动精神,尽管这种愚昧无知的冲动有些荒唐、愚蠢、可笑,但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力量,一种要冲破现实枷锁束缚的跃跃欲试。我打不过你你就是儿子打老子,打不过假洋鬼子可以骂:他妈妈的!而且这种冲动还是发自内心的,试想一下,内心是不是对谁都不服气。
3.改变。阿Q为改变现状,敢去偷盗,去革命,在推开钱府大门之前是做了何等的努力、挣扎,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不管是嘴笨还是无知,但最终还是把自己要参加革命的意愿表达出来了,这不就是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贵之处吗?尽管个人在性格上狂妄自大,欺软怕硬,愚昧愚蠢,但是阿Q不是圣人,他的抗争大概也只能表现这些了。但也强过当时社会里被欺压成习惯而早已麻木不仁的人。所以我们从侧面看待阿Q,是不是多点理解和宽容。
4.圆通。阿Q在外满世界的被欺负被欺凌,精神上非常富有,游刃有余,为了生存在那种情况下,不失为对抗恶劣环境的一件法宝,这种“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维护和肯定,虽然这种方式十分愚蠢可笑至极,这也是阿Q没办法的悲惨之处。其实,“精神胜利法”不仅在阿Q身上体现,凡是挣扎在社会底层无所适从,无力反抗的草民,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点这样的行为与想法。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要揭示当时社会的阴暗与腐朽,不正是劳苦大众所发出的呐喊吗?
阿Q是具有一个时代特征的,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阿Q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缩影。也表明了鲁迅先生个人的痛苦与悲伤、无奈。
尽管阿Q的反抗十分愚蠢,但对于当时那个时代而言,已是十分难能可贵。阿Q本身并不可悲,可笑,可悲、可笑的是那个时代和所处在那个年代麻木不仁的人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阿Q精神可贵,虽说身份低下,无知愚昧,但他拥有种抗争精神,就是这种精神让当时的人们另说一番,鲁迅先生就在那个时期记下了阿Q正传一篇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我认为鲁迅先生写的这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什么亏都能吃,不想跟人家争高低.或者斗也斗不过人家,争不过人家,也没这个能耐。可阿Q心里明白,被人打了被人欺负了,心里很难受。所以啊Q就有自慰的,自慰的自己平衡心理状态方法,把打他欺负他的人比作儿子,儿子大了打老子,老子老了打不过儿子。这就是可贵之处...!(当然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当时时代背景,更有深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传统意义上一般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精神胜利法。
二是,精神麻醉法。
三是,精神转移法。
四是,精神遗忘法。
五是,精神幻想法。
六是,精神自娱法。
七是,精神自慰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