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连如何种植管理?种植前景如何?
黄连,生长,根茎黄连如何种植管理?种植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种植地,可选用生荒地,林间,熟地栽培。
1),生荒地栽种黄连,地势上选早晚有斜射阳光,具有一定斜度山地,栽前(秋季)要翻地,除去残枝落叶,整平地,作畦,畦面最好运腐殖土和落叶混合铺上一层15厘米后新造土。
2),熟化地栽培黄连,地选好后,要结合整地作畦,下基肥后才栽种。
3),林间栽培黄连,选土层深,肥沃,荫蔽度好阔叶林,砍去过密树枝丫,让林间荫蔽度70%左右,依地势作畦栽种。
2,搭棚,荫蔽度不够地方栽种,要考虑搭棚,而且棚要牢固,黄连一栽种下去要5一6年后才收获,高山雪天多,棚上易积雪,要能承受雪天倒棚,打压坏栽种的黄连。
3,栽种,黄连苗移栽可2一3月(解冻区),可5一6月,也可秋季9一10月,以采用2一3年生连苗移栽,栽时选阴天或雨天较好,随挖随栽,选具有4一5片叶子的,剪去挖取过长须根,可醮生根粉配好泥浆,迅速栽种,注意黄连植物不可栽种过深,不要超过6厘米,过深连苗会成活,但多不生长,第二年后慢慢枯萎,每亩可栽苗5一6万株。
田间管理
1,补苗,春夏栽的秋季补缺苗,秋栽的第二年春季补苗,采用原苗床苗,带士移入进行补苗,这样生长较一致。
2,除草,栽种黄连均采用疏松,或盖混树叶土,一般不需要松土,可除草就是了。
3,追肥,移栽后成活,即可施入稀薄人畜粪水或腐熟饼肥水液,促进幼苗生长,秋季可施入碎土杂肥(要粉碎),撒于眭表面,约1厘米厚,其他时期(春,秋季)施肥可用每亩10公斤尿素加25公斤过磷酸钙拌细土施肥。
4,培土,黄连根茎是向上生长的,每年新老芽胞更替,叶柄脱后再生,野生山野多由落叶林中落叶覆盖,地下茎逐渐膨大成倒鸡瓜状簇生根茎,人工栽种,在我们追肥后,应进行培土,培土又不能过厚,约1厘米即可,否则"过桥枝”细长,降低产品质量。
5,除花葶,除留种外,栽种后黄连,自第二年起当花葶抽出后,尽早剪除,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
6,荫棚管理,黄连生长期,对荫蔽度要求不一样,人工栽种要适当调整,是取得高产优质的保证。栽种第一年荫蔽度掌握在80%一85%,第二年荫蔽度可减至到60%一70%,到第三,四年可减至荫蔽度40%一50%。第五年可拆除遮阴物,作高棚,加强黄连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同时根茎生长迅速,这样质优根黄,产量高。
病虫害及防治
1,白粉病,黄连生长地多于荫蔽度大,但遇高温侵袭易在通风不良下发生白粉病,该病菌多在5月下旬初发,6一8月气温高时严重,9月后减轻,初期在黄连叶片上形成圆形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长出白粉状,后期病斑形成小黑点(病菌子囊壳),严重时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a,一旦发生,调节透光度,增加阳光照射,增强植株抗病力。
b,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每7天喷一次。发病后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3次。
C,选育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炭疽病,5月发病,叶片病初产生油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中间灰白,边缘紫褐色,后期穿孔,叶柄上开始产生病斑,严重后全部叶枯死。
防治方法
a,翻耕土壤时,集中烧毁残枝,杂草,消灭越冬病源。
b,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7天一次,连喷3次。
C,发病后,立即除病叶,喷50%多菌灵800倍液,连续3次。
3,白绢病,夏,秋发生,病原菌丝先侵入黄连根茎,使叶片先在叶脉上出现紫褐色,后扩大,枯叶上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和油菜子大小菌核,初期白色,后变褐色,由根茎腐烂,输送组织破坏,植株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
a,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石灰粉覆盖病穴。
b,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500倍液喷洒,7天一次,连喷3一4次。
4,寄生植物列当危害,列当寄生黄连根部,以吸取黄连植物汁液生长,使黄连丶生长停止。发现列当寄生,立即连根带土一起挖除,防止蔓延。
5,因黄连生长需搭荫棚,特别易糟蛞蝓发生生长,严重时叶片被食光,不发新叶。可撒石灰粉防治,也可用茶枯粉碎防治。
6,黄连虽然极苦,叶子也带苦味,但在连片栽种中发现野兔,麂子,地鼠,甚至野猪非常喜食黄连叶子,这个栽种于高山上也要特别防范。
采收,加工工
黄连栽后5一6年收获产量较高,于立冬前后挖取,不要过早,过早含水量大,过迟植株备抽薹根茎中空,质量差,挖取全株,抖落泥沙,剪齐根茎及须根,即炕干,黄连切忌水洗,干后再撞去附暑泥沙,修须根。
种植前景如何?
黄连种植需5一6年才收获,每亩产量干货多为200-300公斤,基于这几年价格多在每公斤收购价多在100-200元/公斤,如果未来不涨价,那么,种植黄连亩/年价值也就是1千多元左右,稍比粮食类好些,但在种植药材上,种植黄连属低收入者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黄连,又叫作味连、川连、鸡爪连等,属于毛茛科多年生的常绿草本植物,一直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早在两千年前,黄连即入药用,古人对黄连的种类、分布、形态、特性及医药上的用途,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论述,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使用经验。
黄连,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以及海外出口的增加,黄连供不应求。其中,我国西南山区是适宜黄连栽培的主产区,人工黄连栽培面积也是逐年增大。因此,掌握科学的高产黄连种植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意义重大。
一、黄连对种植环境条件的要求
1、海拔要求
黄连喜欢生长于海拔1200-1800米的高山冷凉潮湿环境中,尤其以1400-1700米的地区最为适宜。
2、土壤要求
黄连最适宜生长的是土层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下层为保水保肥力较强的壤土或黏壤土,其中,以“上泡下实”的微酸性土壤最佳。
3、温度要求
黄连特别喜欢冷凉气候,不耐炎热高温,在霜雪下,叶片依旧能保持常绿不枯。种植区的年平均温度应该在10度左右,7月份的平均最高温度不宜超过24度,1月份的平均最低温度为4-5度,无霜期需要在180-220天。如果环境温度高于32度,生长就变得缓慢甚至不能生长。
4、湿度要求
黄连喜欢湿润环境,严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主产区的年降雨量应该在1300-1700毫米,相对湿度保持在70%-90%,土壤含水量要在50%以上,才可以保证黄连生长良好。另外,田间积水易烂根,容易引起黄连植株的死亡。
上一篇:馄饨皮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