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连如何种植管理?种植前景如何?
黄连,生长,根茎黄连如何种植管理?种植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五、适时移栽
(1)秧苗选择:
应选择具有4片以上真叶、苗高7厘米以上的健壮苗。苗龄不同,质量也有差异,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①当生秧子:为一年生秧苗,尚保留两片子叶,即播后第二年生长的苗,苗小,栽后成活率低。
②当年秧子:为二年生秧苗,即播后第三年生长的苗,一般有4~6片真叶,苗高7厘米左右,移栽后成活率高,发蔸快,为最适宜的苗龄。
③原蜂秧子:为三年生秧苗,叶片较当年秧子多,其根茎已发育成蜂子似的形状,故名原蜂秧子。苗子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迅速。
④疙疱秧子:为四年生以上秧苗,其根茎处已长成一个弯形的粗疙瘩,故叫疙疱秧子。
⑤老疙疱秧子:是历年扯秧时遗留下来的劣苗、小苗所长成的老苗,移栽后成活率高,但发蔸较慢。
⑥剪口秧子:又名分蔸秧子,即在收获黄连时,在根茎顶端剪下,带有1厘米长的根茎及少许须根,保留少数叶片,栽植要深,约入土7厘米,栽后生长发育快,只要3~4年就可收获,但繁殖系数低,也较费工。生产上一般多采用当年秧子及原蜂秧子。不论何种秧苗,一片叶子的“独脚”和二片叶子的“对叉”,发育不良,不宜选用。对于第四年以后的秧苗,可以留蓄“坐蔸”,即留在苗圃地让其继续生长,直至收获,不必再移栽。
(2)移栽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移栽,分“春排”与“秋排” 。
①7月份以前移栽:7月份以前栽的称“春排”,栽后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春排”又分“老叶子”与“登苗” ,2~3月份新叶还未长出以前移栽的,称栽“老叶子”,是最好的移栽期,栽后生长期长。5~7月份,新叶长齐后移栽,称栽“登苗”,此时天气暖和,雨水充足,栽后发根快,成活率高,新叶生长也迅速,为一年中主要的移栽期。3~4月份正发新叶时,称“水叶子”,因叶子太嫩,移栽时易受损伤,故此时一般不宜移栽。
②9月份以后移栽:9月份以后栽的称“秋排”,此期气温逐渐下降,栽后发根慢,扎根不深,表土冻裂,易把根掀出土外,称“掀苗”,以致冻死。故栽“秋排”,应尽量早栽,栽后经常检查,发现“掀苗”,及时用手就地将苗按入土中。7~8月份移栽,则必须注意增加荫蔽并作好抗旱工作。
3、栽苗前的准备工作
①梳土:栽植厢面要用齿耙梳一遍,现梳现栽,如果当天梳了的土没有栽完,第二天栽苗前还要再梳一次。
②修剪须根:扯起的苗抖去泥土,每100株左右绑成一把,根茎必须对齐,栽前,将须根剪短,只留2厘米左右长,栽时方便,还可刺激多发新根,但切忌剪伤根茎。
③洗秧根:在栽植前,还要将秧苗把子打开,用清水将苗根上的泥土洗去,栽后才易成活。如果当天洗的秧没有栽完,次日栽前还要再洗。
4、栽植:栽植株行距一般为10厘米10厘米,每亩可栽50000多株。栽植深度一般以土表刚好壅过根茎处为宜,小苗栽浅些,大苗栽深些;“春排”稍浅有利发叶,“秋排”栽深有利防冻;天旱时可栽深些。栽植时,用刀口长8.5厘米、宽4.5厘米、柄长9厘米左右的小铁锹,右手持锹插入土中,扳开一条缝隙,左手随即将秧苗插入土缝中,不要将苗子根部和叶柄弯曲栽下,即所谓的栽“弯脚秧”,要让根能自然舒展;将秧苗扶正,取出锹,并用锹背把土压紧,使根与土壤紧密结合。
六、田间管理
黄连移栽后,在田间留蓄时间长,一般需5年,生长缓慢,田间管理的好坏,关系黄连苗的成活和黄连产量的高低,因此,管理要及时和精细。
(1)拦边棚:刚栽好的黄连苗,最怕强光照射,极易晒死,要在黄连棚的四周拦上边棚,尤其在兽害多的地方,更应将四周的篱笆编好,编牢固。在拦棚时,还要依照棚的大小及进出方便,留1~4个门,以便进出操作,平时将门关闭。
(2)补苗:黄连幼苗阶段,常因荫蔽过稀或不匀,或干旱、冷冻等,造成死苗缺株,是影响黄连高产的主要原因,黄连在收获时,只要存株率在80%以上,一般每亩可产200千克以上。要达到这样高的存苗率,关键是栽后的第一、第二年及时查苗补苗。通常分两次补苗:在移栽当年的秋季补第一次苗,移栽后的第二年春季补第二次苗。在补第二次苗时,注意将一些冻掀出土而尚未冻死的苗的根重新植入土中,补苗必须选用大苗、壮苗,让补栽的苗能赶上原来的苗稼,使之生长一致。
(3)除草松土:特别是在黄连移栽的第一、第二年内,因苗小,地表空隙大,加上土地肥沃,杂草容易滋生,此外,黄连棚(林)内阴湿,厢面往往生长很多苔藓,在移栽后的第一、第二年内,每年至少拔草4~5次,第三、四年后,只需在春季、夏季采种后和秋季各拔一次草,第五年以后,一般不必拔草。在拔草的同时,必须结合撬松表土,以利多发新叶,在我们利川黄连产区就有“松一次土,长一批叶”的说法。
(4)追肥上泥:
黄连是喜肥作物,除在移栽前施足底肥外,而且追肥更重于基肥,追肥仍以农家肥为主。黄连生长年限不同,对肥、泥的要求也不一样。
①在移栽后的第一、第二年,要增施含氮量高的速效肥,且要少量多次,把幼苗尽快提起来。使枝叶繁茂,搭起丰产的架子。在栽后2~3天,施一次“刀口肥”,每亩以腐熟牛粪或熏土20~30担,与数担人粪尿拌匀后施上。
②移栽约1个月,当秧苗发根后,每亩可用尿素7.5千克(硫酸铵、复合肥均可)拌细土撒施;8~9月份还可单施化肥一次。
③10~11月份施冬肥一次,用捣碎的腐熟厩肥每亩约50担,施后再均匀撒一薄层熏土或腐殖土,称“花花泥”,约30担左右。
④第二年3月份,每亩用尿素7.5千克拌细土或用数担人粪尿拌熏土施春肥。
⑤5~6月份,施捣碎腐熟的厩肥50~100担,并上一次“花花泥” 。
⑥10~11月份施冬肥,每亩用厩肥80~120担拌50~60千克过磷酸钙及少量石灰撒施厢面,并撒上约1厘米厚的熏土(拌少量谷壳和稀粪),称“纸壳泥”。
⑦移栽后第三、第四年,是黄连生长旺盛、需肥最多的时期,施肥量要增加,应多施农家有机肥和磷钾肥,使根茎加粗和加速生长。
⑧特别是5月上旬,追肥很重要,可每亩用腐熟厩肥100~150担拌熏土及少量石灰撒施。
⑨冬肥每亩施厩肥100~150担拌过磷酸钙50~100千克;施肥后,马上用熏土或腐殖土培土,约3厘米厚,称“上饱泥”,撒施要均匀。
⑩第五年,若不收获,追肥、培土的方法同第四年,若为收获当年,则只施春肥,不施冬肥。
上一篇:馄饨皮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