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连如何种植管理?种植前景如何?
黄连,生长,根茎黄连如何种植管理?种植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光照要求
黄连属于典型的阴性植物,忌强光、喜弱光,在正常栽培时必须搭棚遮荫。黄连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一定光照,在全阴的生长条件下,黄连不能生存。如果荫蔽度大,叶繁茂但根茎不充实,我们应该根据黄连生长不同年份对光照的不同需求,适当调整荫棚的透光度,以创造最佳光照条件。
二、黄连的生物学特性
黄连属于阴性植物,比较适合山区冷、凉、多雨的地区。气温在8-32度之间可以保证正常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度。植株喜弱光和散射光,如果黄连的幼苗期光照过强,植株易灼伤致死;但如果过于阴蔽,就会使叶片迅速生长,随着苗龄不断增加,黄连对光照的需求也会逐渐加强。另外,黄连是一种湿生植物,喜欢湿润,不耐干旱,在植株的幼苗期和移栽期,如果表层土壤干旱就会影响生长。在整个生产期间,要求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
三、黄连的种植前景
作为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在20世纪中后期,因为市场比较稳定,其经济效益十分稳定,多年变化不大。因此,提高黄连的经济效益,我们只能从科学栽培入手,通过提高产量、品质,降低投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医药事业不断发展,黄连的医疗范围也在扩大,黄连的年需求量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近40年的时间里,黄连经历了“紧俏、烂市、暴涨、平凡、紧俏”5个销售过程,价格最高峰是在2002年的“非典”时期,市场价格达到了一公斤400-500元,还是有价无市。如今,虽价格大有跌落,但通过科学规模种植,抓好丰产稳产优质,建立多渠道综合经营网络,发展黄连种植产业。
四、黄连的高产种植技术
1、培育壮苗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排水性好的山腰、山脚的沙质壤土,处于阴山或日晒时间不长的半阳山进行育苗。在每年的10月份,我们就要开始整地,砍掉小型杂树和杂草,将枯枝落叶杂草等堆成小堆,用火焚烧。然后,翻土粗挖,并拣去树根大石块,深度以20-23厘米为宜,再进行细挖,将树草须根、小石块拣净,并将土块打碎,开厢作畦。按照厢宽130-150厘米,深度10-17厘米,开沟作厢,厢长依地势而定,保证厢面平整。在厢内施用基肥,每亩土地施用有机肥3000-3500公斤。
(2)播种
在每年的10-11月份进行播种,一亩土地用种2.5公斤,并拌20-30倍的细腐殖质土进行撒播厢面,撒播必须均匀,撒后及时用木板将土面稍稍镇压,再覆盖1厘米厚左右的干细有机肥,以避免种子被风吹起。
(3)苗期管理
黄连的幼苗生长速度慢,一般需要2年的时间,苗期管理就很重要了。我们应该勤拔草,第2年幼苗刚长出第三片真叶时,拔第1次草。大约在1-2个月后,及时拔第2次草,在这之后,我们应勤除草,以促使幼苗健壮成长。在每次拔草之后,我们需要追施氮素肥料。在黄连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及时疏密匀苗,直到以每株相隔1厘米左右为宜。
2、适时移栽
等到幼苗播种后的第三年,我们就可以进行移栽。一般是在每年的2-3月份、夏天的6月份和秋天的9-10月份进行,在高海拔地区,6月份的移栽效果最佳。而在低海拔地区,春季和秋季较为适合移栽。因为黄连喜湿,因此最好是在阴天或雨后进行。在进行移栽的时候,我们应该连根挖起,可以剪去部分须根,只留下2-3厘米的根,并按照行距和株距各10厘米的标准进行栽种。所有的移栽苗,最好是当天载完。如果当天不能栽完,需要摊放在阴湿环境中,不能堆放。在第二天继续栽种时,我们应该用生根粉水浸泡10-15分钟,能够降低没有及时栽种苗的损伤,进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3、大田管理
(1)查苗补苗
如果发现缺苗,春栽的则于秋季补苗,秋季栽的在第二年春季解冻后及时补苗。一般推荐采用同龄壮苗带土补栽,以保持黄连幼苗的生长一致。
(2)及时施肥
在黄连苗移栽后的2-3天内,应施1次肥,一般采用稀释后的粪清水进行淋施。这次施肥,可以有效促进植株生新根,有利于黄连秧苗成活以及生长。在秧苗成活之后,于每年的2、3月或9、10月,各施追肥1次,春季一般用人畜粪或饼肥,当然也可以用尿素和过磷酸钙,秋季则多以农家肥为主,并兼用草木灰、饼肥等,肥料应该撒于畦面,厚度在1厘米左右,施肥量做到每年适当增加。
(3)搭棚遮阴
黄连属于典型的喜阴植物,在植株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弱光、散射光、怕强光的生长特性。通过搭棚遮阴,可以为黄连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生态环境。
(4)培土
培土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1次追肥,既可以弥补当年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紧实程度,又能够增加肥力,提高土温,有利于黄连苗的安全越冬,培土必须均匀,不能过厚。培土需要在附近收集腐殖土,也可以加入适量农家肥和草木灰。一般先薄后厚,并逐年增加,第2、3年的培土厚度约为1-2厘米,第3、4年培土约为2-3厘米。
(5)摘除花薹
黄连开花结实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黄连营养生长,我们应该及时摘除花薹。自第2年起,在花薹抽出之后,应将除需要采种外的黄连花薹及时摘除。
4、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
这种病害俗称冬瓜粉,染病叶表面生有褐色病斑,后逐渐长白粉,并产生黑色子囊壳,植株之间互相传染,严重时成片大面积死亡。
防治方法:杂发病前,我们可以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预防;在发病初期,推荐采用70%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液,7-10天喷雾1次,连续用药2-3次即可。
(2)炭疽病
受病后,植株的叶片上先发生油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成病斑,边缘呈现紫褐色,中间为灰白色,向叶表面凸起,在后期时,病斑中间穿孔,叶柄上也产生紫褐色病斑。在病情严重时,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我们可以用100-200倍的波尔多液喷射,每周1-2次,连喷3-4次即可。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代森锌300-600倍液,喷雾防治3-4次(具体次数根据病情而定,可以适当增加防治次数)。
(3)白绢病
黄连的白绢病,一般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病原物首先侵染植株根茎处,随后叶片出现紫褐色或橙黄色。如果全株叶片受害,下部根茎和根腐烂,最终造成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如果发现病株,我们需要立即拔除烧毁,并杂病株处,采用石灰粉消毒,以防止大面积的蔓延。
(4)虫害
黄连的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
防治方法,杂栽种黄连前半月,我们可以用石灰粉或甲六粉拌土,撒于种植地的土面,并翻入土面,以杀死害虫的幼虫;在主要为害期,推荐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进行喷杀,用药次数根据防治效果而定。
结语:在野生状态下,黄连主要依靠种子自然繁殖,成活率很低、生长周期较长。通过种子传代人工繁殖,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大量种苗,再经过科学培育和移栽,就能显著提高黄连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上一篇:馄饨皮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