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十八描’?
技法,笔法,柳叶什么是‘十八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古代画家们创造的十八描是国画线描的源泉,无论哪种线描都是为更精妙地表现物象和传达美感为根本的。中国画表现物象的基本形式是线条,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均如此。
国画十八描是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法。描法也称“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是指以笔线勾取物象的外部轮廓,在工笔画中称作“线描”。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虫兽画,都是以线造型来勾勒物象,这种以各种线描造型的技法,被古时画家整理为十八种,称作“十八描”。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
十、 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八描,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清王瀛将其付诸图画,并注明每种描法的要点。现在 我们看见的总结十八描技法的图画即是出自他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画十八描是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法。描法也称“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是指以笔线勾取物象的外部轮廓,在工笔画中称作“线描”。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虫兽画,都是以线造型来勾勒物象,这种以各种线描造型的技法,被古时画家整理为十八种,称作“十八描”。
明代邹德中的《绘事指蒙》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之说,清代王瀛将其付诸图画,并注明每种描法的要点,今天我们看到的总结十八描技法的图画即出自王瀛之手。
国画十八描分为三类,分别是游丝描类、柳叶描类、减笔描类。具体的十八描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撅头丁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
古代画家们创造的十八描是国画线描的源泉,无论哪种线描都是为更精妙地表现物象和传达美感为根本的。中国画表现物象的基本形式是线条,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均如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