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有道理吗?
冬至,饺子,耳朵为什么“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有道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只是流传在民间的俗语,也说明古来民间对冬至节气的重视程度,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吃饺子暖和这是必然的,暖和也就不冻耳朵了,但旧社会普通人家吃顿饺子恐怕也是奢侈品了,但不管怎样穷,百姓们冬至这天都要想方设法吃顿饺子,到现在冬至吃饺子也有点仪式感了
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为行医救济冻伤挨饿的老百姓,把药材和食物包在了面皮儿里,再下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治好他们冻伤的耳朵。这就是最早的饺子!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会吃饺子,也就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这句俗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沒人管。这句话只是古时候民间风俗歌谣而己,现实分析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古往今来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流传至今。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能说冬至之后数九开始了,天气会比较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各种传说,膳食什么的大家都解释的很好,我从另一个侧面说说这句话并不太好理解的一重含义。
不难理解吃饺子的多半是北方人,冷是冬天固有脾气,特别是北方。而冬天也是休养生息的季节,对于北方人而言,一整个冬天差不多都类似冬眠,古代就更加如此了。想必这句话肯定是北方人的俗话。因为南方人相对吃饺子的少。冬至也不一定吃,汤圆可能多一点。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那么为什么要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没人管呢?
不仅仅只是如别人所说的神医治耳一说。还有另一种解释。冬天天冷,什么也不能干,只有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而有的人外出谋生,可能冬天回不了家,这种情况下,冻掉耳朵自然是没人管了。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这句俗话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句劝人回家的良言。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冬至都来了,天那么冷,古时候肯定没有当今这般好过。估计能干的工作也不多,所以早回家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诉求。冬至之前就已经很冷了,早该回家看望父母,陪伴妻子儿女了。冬至回家吃饺子了,还不回的话,耳朵冻掉活该没人管啊!
当然,冬至作为一个千年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所谓夏至长,冬至至短。过了今天,一年里最短的一天就结束了,以后白天就会越来越长了,天又冷又长,不陪家人在一起享受阖家团圆的欢乐,流浪天涯活该没人管啊!能早回家的朋友,早点回家吧,父母等着你呢!老婆孩子等着你呢!兄弟朋友也等着你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由古至今乃农业大国,以农业为主,形成农耕文化,自有皇以来,皆为土地钱粮而争,战事不断,销耗钱粮,百姓视土地为生命,所产粮食难己为继,难解温饱,真正丰衣足食,修养生息的时光极为短暂。人以食为天,所以能吃饱为第一要务,要是能吃到更丰盛的食物,则视为人生之大幸福,太平之时,饮食文化大兴,与农耕文化相融合,与节气相对应,形成寓意美好的愿望又享受美食的方式流传下来,后经文化的浸润,成为有丰富内涵的民间习俗。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美食和历史典故。
个人的看法,就是太盼望着吃饱、吃好!
随着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解决温饱的同对饮食也有更高的要求,追求低脂高养的佳肴。
但无论怎样,也别忘老传统所表达的寓意。
即使解决温饱,也要勤俭节约。
享受美味的同时,莫忘历史的典故!
以史为鉴才能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感觉这话说得没道理。冬至吃饺子也是有他的典故和纪念意义的。不吃饺子耳朵未必冻坏,吃了饺子未必就冻不坏。
如果经济条件好,衣食住行样样到位,一年四季像生活在阳春三月,耳朵怎么会冻坏?之所以过去有很多人会冻坏耳朵,冻坏手脚,那是因为经济困难,冬天没有保暖设备。像现在大多人衣食住行样样都富足,冬天暖气夏天空调,人家长期住在温室,不受风吹日晒之苦啊,怎么冻伤啊?
上一篇:生活很累,内心的魔鬼要出来了,不想受一些道德约束了,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