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史书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的真相?
历史,史书,自己的读史书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的真相?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就没办法解释通了。
当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争议,以上也是我个人的解读,但是通过这样解读一句话,才能自己真正理解一段历史。
最后是训诂,诂读音“古”,其实就是“训古”,是古人对于书籍的注解,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阅读古文。甚至对于很多史书来说,好的注解价值不亚于史书本身,如我们读《三国志》就不可能离开裴松之的注解。
尤其是是孔子之后,史家多喜欢用“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很多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这本就是一句废话,失败者又怎么书写历史?这并不意味着,史书就此失去了真实性,只不过很多人没读懂而已。
例如孔子在《春秋》里最著名的那句:
郑伯克段于鄢。
左丘明为解析《春秋》专门做《左氏春秋传》,其中就解释道: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可见史书中一句很普通的话,在训诂的帮助下,可以解毒出海量的信息来。
如此,学会了识字、音韵、训诂,总算是进了读史的门槛,基本上可以动身去了解历史的真相了。但离真正的登堂入室还是不够的,在历史之外我们还要学习了解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气候、地理、生物,甚至各类杂学。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摸一摸历史真相的脚后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书就是个华盖,与新娘子的盖头一样,揭开了才能洞悉妙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史书,也是要分谁读。不同的人,读法不同。
专业人员读史,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故而在读史之时,注重上下銜接,左右印证,庞征博引,逐字推敲,这是做学问的态度。
普通百姓读史,多是缘自信趣使然,读法自是不同。
二十四正史,皆以文言书写,比较难啃,倒不如看看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七分实,三分虚,既涨知识,又增兴趣,还不费力。
百姓读史,可以古今对照,看传统和现代的传承与变迁,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很有趣。
假如你要登泰山旅游,那不妨先做功课,看看有哪些帝王在泰山封禅,又有什么功绩。这样到了泰山,别的游人要么气喘吁吁,要么烧香祈愿,你却可以在一块块石碑间流连驻足,在历史的长河中游弋,还可以给同去的小伙伴显摆一番,快哉!
历史中有无数的成功人士,无数小人物的逆袭,无数高位折戟的失败者,有道德楷模,亦有阴险小人,不妨细细品味一番,或向他学,或引以为戒,这就是百姓读史的收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多了,
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
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
不复记忆,
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
在谈吐上,
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上一篇:包糖的纸能进收藏品行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