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秦朝在后期短短二十载就完全分崩离析?
秦国,秦朝,六国为什么秦朝在后期短短二十载就完全分崩离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几十万刑徒大军都能击败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主力,如果有30万训练有助的大秦军,更可以轻易将起义军击败。
也可以在项羽率领楚国军队北上之前将诸侯国集结在巨鹿一带的军队击败。到那时候,项羽哪怕能打胜仗也是回天乏力了。
更不要说有了这个30万训练有素的秦军,让当时项羽所面对的秦军的战斗力有了巨大提高(职业军人和刑徒的区别),项羽能不能将这支部队打败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是一个极大的军事冒险,靠的是士兵们一鼓作气。一旦陷入苦战,不仅这支军队得不到给养战斗力越来越低,也会让他们的士气崩溃。
但是,对岭南地区的征服,让秦朝减少了30万机动部队,导致在平定起义军的时候捉襟见肘。
所以我说,征服岭南是秦始皇一个非常大的战略失误。
而且,征服岭南和像北方打匈奴人不一样,匈奴人从战国中期开始就已经威胁到了中原各国北方的安全,匈奴人是必须要打的。
而岭南一带对中原诸侯国一直采取的是防守的姿态,没有必要集中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去占领,应该在中原稳定之后逐步向南方开拓。
除了秦始皇过于心急派兵南征岭南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没有选好继承人。秦二世胡亥自从当上了皇帝之后,朝纲混乱,奸臣当道。李斯、蒙恬、冯去疾等人接连被杀,大奸臣赵高却能够独揽朝政。
所以,即使能够成功镇压起义军,打败项羽、刘邦等人,如果一直由胡亥当皇帝,秦朝还是会很快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治国理念的问题:法家思想只管强国但不管和谐
面对战国乱世,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都开出了药方。
法家思想的药方是:彻底打破宗法社会结构,实施编户齐民,而目的就是要集中全部国力,对外进行战国竞争。
儒家思想的药方是:恢复和强化宗法社会结构,实施王道政治,而目的则是社会和谐、列国和解,大家统一在王道的旗帜下。
列国竞争的乱世,七大战国天然就会向着军国主义的方向发展,就是要把国家打造成一台战争机器。因为战国战争不是春秋战争,而是彻底地死缠烂打地灭国战争。所以,法家胜而儒家败。
不是诸子百家吗?其他家的学说,是不是怎么不摆一摆、试一试。
不用摆、也不用试,他们全都不合格,上升不到国家理念的层面。
墨家,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国君不搭理、国民也不搭理。道家,还在虚无缥缈中,幽深而不知其所言,落地不了具体的国策。纵横家,是竞争之术而不是存亡之道。其他家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统统触及不到社会结构,所以也就形成不了可以想见的国策。
但是,法家确实可以国富国强,造就军国主义,但是它管不了社会和谐的问题。
体制机制的问题:军国主义就是不能持久
国家有了力量,朝堂有了效率,皇帝有了权力。但是,社会却无法和谐了。秦帝国的行政效率和动员效率,可以碾压以后的历代王朝。
今天修长城,几十万人;明天修驰道,几十万人;后天打匈奴,又是几十万人;再后天伐百越,还是几十万人。还有秦始皇陵、修直道,等等这些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个是秦帝国的举国动员体制,非常高效率;另一个是秦帝国的黔首百姓,被折腾得太苦。
必须理性地认识秦帝国,一句暴政解释不了它为何而亡。但是,后世唱赞歌、不谈它的徭役沉重,也是不公正的。
应该讨论的是暴政表象下的底层逻辑。秦帝国的底层逻辑,就是延续了秦战国的军国主义模式。它的初衷就不是准备让老百姓踏实过日子的,从生到死就是为了战斗和竞争。这是法家思想造就的治国实践。
但是,法家不管社会和谐的问题,它能追求胜利但不能追求幸福。所以,军国主义模式和超强的举国动员模式,能够适合于列国争雄,但不适合于长治久安。因此,秦帝国与天下百姓,视如仇雠。反秦大旗一挥,百姓群起响应,杀秦守、杀秦令、杀秦吏。
社会基础的问题:关东六国已经形成了自我认同
底层的社会基础是宗法体系,但是被破坏了。编户齐民的法家实践,不仅在秦帝国推开了,在其他战国也推开了。所以,底层的社会基础既有分封制下的部曲族群,也有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但是,底层之上的社会基础,则是列国。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战国体系,齐地齐人齐语、赵地赵人赵语,楚地、燕地、韩地、魏地,皆是如此。
也就是说,当时的整个天下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的列国模式,而且列国模式下的百姓已经形成了自我认同。他们不知道何为天下,更不知道何为帝国,也不知道统一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自己是哪国哪地哪县的,或者是哪个诸侯的子民。
这就是分裂的社会基础,帝国统一,只是事势相激使然。而且,仅是使然了一下,之后还要在事势相激中走向分裂。
所以,大泽乡起义,一伙九百人的呐喊,就让几大战国立即死灰复燃。不止是六国的遗老遗少还在,而主要是六国百姓的分裂人心还在。
楚国项梁,一出江东,基本就定了楚地。赵国张耳、陈余,一通扫荡,基本就定了赵地。而齐地,根本就没用别人帮忙,田儋田荣兄弟一亮剑,立即齐王齐国。天下骤变何其汹汹,原因就是人心皆在,分裂的不是种子而是没有被统一之火燃尽的大树。
同时,六国之民以及六国精英,真得不能理解郡县制、皇帝、三公九卿是个什么东西。对于陌生的东西,就会充满恐惧和排斥。所以,一起干掉秦帝国,就是普天之下的最广泛的道义和最动人的故事。
治国理念,不管社会和谐;超强动员,不理人心所向;社会基础,列国自我认同。所以,秦帝国在种种激荡之下,也就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国历经六世,励精图治,方才由嬴政一手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然而,秦始皇的万世王朝的梦想余温未了,短短十几年,强大的大秦帝国就在几个修墙民工的呐喊中被推翻了。
历史的真实总是会超越艺术的想象,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来到你面前。如果秦始皇目睹这一切,不知道心中会有怎么样的感想。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二世王朝,秦国为何那么快就分崩离析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