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上善若水,你们对“水”的理解如何?
万物,上善若水,的人上善若水,你们对“水”的理解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善若水,你们对“水”的理解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做人如水,做事像山,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穿石,靠的是以柔克刚的韧劲。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完美成鹅卵石,靠的是不与万物争高下一如既往日夜欢歌总示弱。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笑傲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我们通常从“善良”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含义。最善良的人,其德性或品性,就像水一样。
“水”,在这里并非指水本身,而是指水的一些特性。第一,水总是处在最低的地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第二,水是最柔弱的。水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可以进行任意的分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善也水,能知道自身水的作用就明白了。还有腹水,水肿就是恶水了。观察自然就明白了。生物吃水还水,生物质都有水份。没有水可吹说就没有生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这是一个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成语。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实际上是教育我们一个两全其美的做人的方式方法。意思明确表示出做人应如水,因为水能滋润调和万事万物,但是却从来不与万物决雌雄争高下,而默默地奉献自身的能量,只是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才最值得推崇与钦佩。
老子的“上善若水”在我们国家传承了几千年而经久不衰,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事时,要和谐相处,团结奉献,气量大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祖国的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体会,牢记在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一一意思是用上等的品格去行善做好事,便象水一样滋润着别人干涸的心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上善若水,善莫大焉”,关于水,咱们中国人有太多的名言警句,唐太宗就说了“老百姓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人说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曹雪芹说“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大禹治水“采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治理了水患。关于水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
水,是柔弱的象征,但又时是有力的,一滴水也许可以被忽略不计,但是滴水却可以穿石。水,好像是弱与强的结合体。利用的好,可以航运,可以灌溉,可是如果破坏了它的平衡,它会成为灾难,导致家破人亡。
水是善变的,可以是流动的水,可以是飘散的云,可以是热的蒸汽,可以是冷的雪,霜,可以软弱无力如空气——雾,也可以坚硬如铁——冰。水好像就是水,又好像不是水。
水是优美的,没有水的地方,会少很多灵秀之感,有水的地方就会成为风景。水是生命之源,水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水无法用言语来说明,大海是水,云也是水,大江大河,湖水,溪水,泉水,潭水,水洼,水坑,,水池不一而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滋润万物,而不争长短,停留在众人不愿去打低洼之地,品德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沉静而深远博大,真诚助人,可亲,信守诺言,善于治理,发挥所长,把握时机。因为不争,也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孔子用水来比喻人,教育人,用水比喻有德之人,学问太深。
上一篇:如果当时项羽选择渡过江东,在江东称王,刘邦会把他赶尽杀绝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