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冬至有哪些说法?
冬至,节气,这一冬至有哪些说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之后,随着这个节气习俗渐渐和真正的春节融合在一起,继而形成了汉民族最为隆重、热闹的节日,冬至才慢慢仅作为一个农事节日被延续传承下来。
如今,在不少地区,仍有“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大一岁”的说法讲究,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年糕、水饺、冬至肉等,以庆祝节日。
01 冬至农事节气的那些讲究
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日,冬至对农民百姓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气点。在过去那个生产力比较低下,没有天气预报,没有高科技可以依靠的年代,老百姓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了许多关于冬至前后气候变化状况的经验,比如老祖宗说“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呢?有没有道理呢?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老祖宗说的“数九”的相关知识点。
老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又称冬九九,这是我国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用来计算一年中的天气最冷的时候的天数,以及到春暖花开时是什么时候的方法。
按民间的算法,“三九、四九”时最冷,这是全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当数到了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是数到了“九九”的时候,那便是到了春暖花开的最好时节,天气开始渐渐回暖。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是,为什么是“九”呢?真的必须是得“九九八十一天”吗?
其实,这里除了基本的天数恰合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为至大之数有关。
在传统的文化中,“至阳之数”的不断累积往上,那就意味着阳气不断增大,阴气在不断削弱,当数到了“九九”尽头的时候,就说明阴气已经到了结束的节点,阳气逐渐增大。
02 如何“数九”呢?
按民间的计算方法,“数九”从冬至日当天开始数起,每9天为一个单位,算一“九”,依此类推,连数9个9天的单位,到第81天,就到了“出九”日。“九九”过了,就是冬去春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时节,为此民间有“九九艳阳天”的说法。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最广的习俗歌谣是“九九消寒歌”,也叫“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九九”歌中可以看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在三九和四九之时,所以民间有“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说法”。
这也就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12月份,不是在冬至,而是在1月、2月份。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怎么理解。
03“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有道理吗?
如果从冬至数九算起的话,那么冬至后的第18天就是“三九”,冬至后的第27天是“四九”,三九和四九为全年最冷的时候,即从冬至的第18天开始,到冬至的第36天(四九的结束)中的共18天里,是全年最严寒的时候。
冬至在月尾(农历的十一月月尾),这个日期距离正月也就大概是1个月的时间,而全年最寒冷的时间段就是冬至后的第18天到第36天(三九和四九的时间段),这其实就刚好是正月正处在最严寒的阶段。所以老话说“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其实是有道理的。
从节气时间来看,冬至的时间,大概是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今年的冬至节气在12月22日5点48分1秒,农历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号。
很显然,今年的冬至就是在农历十一月份的月尾。按老祖宗总结的农谚俗语说法,正月会比较冷。
04 读书君说
在民间,还有“冬至在月头,冷死牛;冬至在月中,冷也不凶;冬至在月尾,冷死鬼”的说法。当然,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们需要辩证来看,万不可全将其当成权威和标准来作为指导。
《月令七十二候集毹》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即将到来,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这是全年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
俗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后,随着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白天会慢慢变长,所以冬至也被视为是阴之极致的时候,也是“阳之始生”的时候,正如古人常说“冬至一阳生”(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两极,每到冬至节气,阴气渐衰,阳气开始生发)。
在这一天,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动泄”,不要过于折腾自己的身体,应该注意保暖御寒,好好韬光养晦,以此为来年的冲刺做好准备。
冬至,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种重要的节日。在冬至的节气里,我们既需要过好节日,吃美食,祭祀祖先,祈祷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也需要依照季节规律,做好养生。
参考资料:
韩潇,董俊焱,史晓丽编;韩品玉总主编.国学百科岁时节令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方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北方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所以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上一篇:裁判抢戏?湖人雄鹿大战,裁判判罚尺度不一样,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