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快过年了,对于出嫁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的习俗,大家怎么理解呢?
娘家,女儿,自己的快过年了,对于出嫁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的习俗,大家怎么理解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三十嫁出去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过年,这是最古老的习俗,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在延续,特别是个别地区农村看的还很重。
过年是很重要日子,这一天万家灯火,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吃团圆饭。夫家这时候不会让媳妇回娘家的,娘家这一天也不欢迎,我们这边有年三十不看娘家火说法。是不是看了娘家火会穷一年,不知道,反正是陈规陋习。过去日子过得苦,怕是出嫁的闺女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娘家兄弟们不高兴回来蹭饭吧!所以有这么一条规定,在年三十闺女回娘家是犯大忌。
这种陋习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遗传很久了,只是现在好像不大计较那么多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计划生育搞的家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去谁家过年大都商量着来,两家一块过年的多了去了。现在多数家庭也不拘泥这些,城市里更是不在乎,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还显得温馨。在我们这边农村,稍微还有点讲究,但基本上大家没那么固执了,做子女的也都安排每年各家轮流过年。其实在谁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大家人,能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在一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能想得到:世界上有哪个做父母的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
“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它的本意是:女儿结婚有了自己的家,不能因为娘家人和事而影响自己的家!
出嫁了,就不能在娘家过年这一习俗,在我们那里仍延续着。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我来说说这个事的来源:
大约缘起一句民间俗语: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出嫁的闺女在娘家看了不行。意思是说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见娘家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火意味着火红的日子、灯意味着人丁,若是出嫁的姑娘看见了娘家来年就不发财、人丁也不兴旺。所以,出嫁的姑娘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团年饭,但不能在娘家过大年三十夜、十五在娘家参加元宵节灯会,更不能在娘家参加初一凌晨的出天星仪式。
关于这方面的解答有很多种,但说起来无非只有这样两点:
1.古代社会把嫁出去的女儿比喻成泼出去的水,认为女子出嫁之后就是外姓人家的人了,不会像儿子那样承接香火,为娘家创造价值。尽管还保留着固有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已经由亲密渐渐走向疏远,像水一样已经泼出门外了。
2.封建礼教要求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出嫁的姑娘即使回到娘家,但在娘家人的眼里,她已经是外姓人了,家里的事不会让她参与。
听着这些,很多出嫁的姑娘也许心都凉了,然而,传统的风俗更需要人们文化与科学的解读。
我给朋友们讲一个有名的典故!
丹阳公主,中国唐朝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女,名讳不详,生母不祥。唐高祖李渊封她为丹阳公主,封地丹阳。后嫡兄长唐太宗把她嫁给了初唐名将薛万彻。事情也就在这儿来了。《新唐书·丹阳公主列传》: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太宗尝谓人曰:“薛驸马村气。”主羞之,不与同席数月。帝闻而大笑,置酒召对,握槊,赌所佩刀子,佯为不胜,解刀以佩之。罢酒,主悦甚,薛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重之逾于旧。
大约是说,薛万彻娶了丹阳公主,但他土气、粗俗(可能还不懂得男女之事),丹阳公主觉得很没面子,老往娘家跑,不和他同房。李世民听说这个事儿说摆了一桌,请大家吃饭,玩起了唐朝的一种游戏,大家都有意输给了薛万彻。丹阳公主一看,薛万彻脑子还是够用的,挺灵光,就与他甜蜜蜜地同车而回。
这个事儿被后世当成了隋唐嘉话,收录在很多书里,也有着很多的版本,但终归只有一个意思:出嫁的姑娘就应该让她回到婆家,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娘家人不但不能多留她,而且还要在这方面为其创造条件。
听家里老人说,大伯与大婶结婚刚结婚时,感情不是很好,大婶总爱往娘家跑。因为这个,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他们快30岁了,也没有孩子。有一年过年前,大婶和大伯吵架后跑回了娘家。大年三十,一家人过年,依然不见大婶的影子,大伯气愤地说:“我决定了,不要她了,以后找不到媳妇就一个人过!”但没想到,那天夜里,姥爷却提着个鞭杆,赶羊一样地把大婶“赶”到了我们家。大婶在前面,姥爷在后面,大婶不愿回,姥爷就在后面用鞭杆抽她。
大婶哭着说:“爸,你真的不要我了吗?”
姥爷抽了大婶一鞭杆,没好气地说:“不要了,快走!”
就这样,姥爷和大婶带着一身寒气进了我们家的门。大婶站在门后有些怕,姥爷收起鞭杆对爷爷说:“亲家,娃娃我是给你送来了,今后,能不能管住她、留住她就全看你们的了!”说完,姥爷就要走,顶着一天的星星。
大婶跟姥爷到了门口,忽地跪了下来,抱住姥爷的腿痛哭流涕:“爸,你真的不要我了吗!”姥爷掰开大婶说:“娃,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爸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大婶哭了许久,忽然立起身来一个人走了。大伯跟着大婶,但不知她要干什么。
结果,大婶来到自己爷爷的坟地,在那里“噗通”一声跪下哭开了,大意是说自己的爷爷走得太早了,把她丢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如今她没人要了,不知道要去那里。大伯说,大婶的哭让他的眼泪直流,就一起和大婶跪下来哭开了,哭着哭着他就对大婶的爷爷说:“你老人家就放心吧,这辈子我一定照顾好你的孙女的。”大伯还说,最后他和大婶都没了眼泪,大婶忽然问他:“往后你会对我好吗?”大伯什么也没说,扶起大婶一直把她背回了家。
进村的时候天亮了,孩子们追在大伯的身后围着他,一个劲儿地“羞”他背媳妇。孩子们说,那个谁谁谁,这么大了还背媳妇,唱喝连天地直喊:“羞羞羞!”大伯背着大婶顾不了许多,让他没想到的是,大婶那一刻在他的背上、在孩子们的羞声里,幸福地笑了。
从此,大婶心安了下来,开始死心踏地和大伯一起过日子了。如今,他们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两人亲相相爱,携手走过岁月的风雨,重孙子都有了。
如此一说,“泼出去的水”的故事就让人感觉特别温暖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些“坏事”当然是可以变成“好事”的,较量其间的不过是心态。虽说,现在我们都不讲究这些了,但若能以向好的心态看待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就总会有感动从我们的心底升起,也总会有幸福充实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目前在北京工作,准备2020年中旬回青岛工作生活,想先买房。可以用北京的公积金贷款买吗?预算150万左右,买新房合适还是二手房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