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相传范蠡次子在楚地杀人被囚,范蠡知道大儿子去救不了次子为何不阻止?
范蠡,楚国,大儿子相传范蠡次子在楚地杀人被囚,范蠡知道大儿子去救不了次子为何不阻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楚王听了之后,生气了,说,我知道自己不算仁义,但再不仁义也不会被范蠡收买,这样,先把他二儿子杀了,再大赦天下
就这样,大儿子最终带了弟弟尸身回到家中
范家人看到老二死了,都很伤心,只有范蠡除外
范蠡说,老大在我未发迹时候出生,打小过苦日子,对钱财看的重,小三在我发迹后出生,打小锦衣玉食,轻钱财,这事情其实应该小三去办,当我决定让老大去办的时候,就知道老二救不回来了,现在只是见证事实而已,没什么好伤心的
以上就是史记中记载的事情经过
呵呵,读过之后,也许有人气范蠡:拿儿子赌气,明知故犯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这应该是司马迁在史书中夹杂的私货。除非范家老二不是亲生的,是他老婆偷的人,让他大儿子去,借刀杀人……
如果老二真的被杀,很大可能是楚国律法森严,杀人偿命,救不回去了。让老大去,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有史书记载,楚国律法真的森严,比如楚王犯事都挨了打,比如楚文王二儿子因抢老头簸箕而被杀,比如律法森严到自己的大夫们都逃亡四方……
《左转襄公二十六年》记载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
比之楚国王公大臣,范蠡的儿子又算得了什么呢?估计范蠡拿钱意思是买个体面,就像史书记载的那样: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贫寒,虽博学多才却不得重用,因不满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国,吴越两国连年战乱不休,后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差点灭国,在勾践穷途末路时范蠡和文种对勾践却是不离不弃,尽心辅佐勾践,为勾践出谋划策,陪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劝勾践卧薪尝胆,行“美人计”迷惑夫差,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还逼死伍子胥,最终吴国被越国反杀,范蠡为越国复国有功,被尊为上将军,不过范蠡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还成了一代商圣,被后人尊为财神。
关于范蠡的传说有很多,比如说他功成名就之后带着美人西施归隐,泛舟五湖,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经三迁他地,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也三散家财,钱财对于他来说如探囊取物般容易,范蠡也成为后世商家追捧的人物,范蠡能够得到巨富不是盲目出击,他离开越国之后来到齐国,看到“齐地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兼营副业,搞多种经营,没多久就治产数十万,再后来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又仗义疏财施善乡里,他的名声传到齐王耳中,被拜为相国,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归还相印,散尽家财,带着家人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范蠡带着家人第三次迁徙时,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这个地方后,发现陶地居天下之中,是最佳的经商之地。
范蠡用他老师计然传授的方法,在陶地经商,很快又成了天下闻名的巨富,这时候范蠡自号陶朱公,据说范蠡有三个儿子,他的次子到楚国做生意的时候,跟人家起了争执,因此杀了人,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楚国人就将范蠡的次子押入大牢,等待秋后处决。
儿子犯了死罪,范蠡的老婆央求他想办法去救儿子,耐不住他老婆苦苦央求,范蠡决定出手去营救次子,本来他是打算叫三儿子去营救,他的大儿子却主动要求去营救二弟,范蠡知道他大儿子成不了事,不过最后还是派了他去,结果正如他所料,他的大儿子把事情搞砸了,没救回二儿子的命,那么为什么范蠡不阻止大儿子了?
范蠡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几个儿子的情况,大儿子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对钱财看得很重,三儿子却是含着金钥匙出身,对金钱倒没有看的那么重,如果三儿子去的话,肯定会听范蠡的安排,也就不会出岔子把二儿子救回来,还有范蠡叫儿子去找的庄生,是个很有名望的人,可惜范蠡的大儿子看到庄生住的是茅草屋,就怀疑他的能力,当听说楚王大赦天下时,居然没想到是庄生出力的结果,还跑去找庄生索要送给他的千两黄金,庄生觉得受到了羞辱,气愤之下跑去跟楚王说了几句话,结果楚王下令先把范蠡次子杀了,然后再宣布大赦天下。
范蠡不去阻止大儿子,一是大儿子以死相挟,大儿子觉得自己是长子,范蠡派三儿子去楚国救人却不派他去,觉得很没面子,这要是传出去,不就是说明他没用吗?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他?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非去不可,于是就跑去找他的老妈,跟他老妈说自己不去救二弟的话就是不肖,那样还不如死了算了。
范蠡的老婆看到大儿子要死要活的,觉得大儿子说的也对,身为长子面对这种大事却不得所用,范蠡叫大儿子或三儿子去不是一样的吗?于是就跑去找范蠡,跟范蠡说还是叫大儿子去吧,不叫他去的话他就自杀了,别到时候二儿子没救回来,大儿子先没了,范蠡看他老婆帮他大儿子说话,也不想多说什么,于是让他大儿子去了。
第二个是范蠡本来也没想去救二儿子,范蠡觉得“杀人而死,职也。”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范蠡又说了一句“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可见范蠡是想着利用手上的钱财让次子死的体面一点,不至于在闹市被处决,在被剥夺生命的同时将尊严一起夺走,只是架不住他老婆苦苦哀求,才想着让小儿子去救二儿子,结果他老婆又跑出来说让大儿子去,如果范蠡真想救二儿子,必定会跟老婆说明其中利害关系,范蠡能够急流勇退且几散家财,都是遵循道家思想,面对次子杀人的事实,他并不想逆天行事,因此没有阻止大儿子前往。
当大儿子扶着二儿子的灵柩回来时,范蠡一家子为此痛哭,唯独范蠡苦笑着告诉众人,他早知道结果是如此,这都是天意,不能责怪哪一个人,也以此教育大儿子、三儿子:“钱财如刀,可救人亦可杀人。”两个儿子也从中得到了教诲,也可算是范蠡的一种目的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