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匈奴,败将,蒋介石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年秋天,曾国藩担任江西考官。此时正值太平军迅速扩大的时期,战火甚至波及到曾国藩的老家湖南,而朝廷的正规军——“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半个世纪没有经历过战争了,贪污腐败,吃空饷等行为,早就摧垮了军队的战斗力。
结果不用说,“八旗军”都不用拉出来现眼,“绿营军”面对太平军,也是节节败退。
咸丰帝给曾国藩下旨,指示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地方武装,抗击太平军。
由于清朝的腐败,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太平军的崛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于是走投无路的农民开始聚众,要么上山为盗,要么暗中参加地下组织。他们还时常打劫县城,祸害乡间,制造暴乱。
曾国藩只好率领刚组建的“乡勇”去剿匪,由于执法严厉,被人私下称为“曾剃头”。
剿匪的战绩让这支“乡勇”军洋洋得意,觉得打仗也不过如此。所谓骄兵必败,曾国藩的第一次败绩紧接着就很快到来。这次他们面对不是零散的流寇,而是一小股太平军。虽然曾国藩也是熟读兵书,但此时却发现根本派不上用场,看着下属纷纷被杀,曾国藩连忙下令撤退,仓皇间逃回长沙。
但湖南同僚不愿意和曾国藩共事,刻意排挤与他,于是曾国藩又到了衡州,在这里他组建了水师,招募了10000多名士兵,组建了“湘军”。
这支新军还没来得及训练,咸丰帝就下旨让曾国藩攻打岳州。这是曾国藩经历的第一次大的危机。
曾国藩硬着头皮上了战场,遭到了太平军的猛烈反击,他深知这支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在战场上只会被单方面屠杀。在后方急得团团乱转的他,眼看心血要付之东流,打算跳河自杀,这时士兵传来捷报,太平军居然无故退军了。
曾国藩欣喜若狂,高歌进军洞庭湖。大喜往往伴随着大悲,曾国藩马上就遭遇到失败的打击。
先是他的水师在恶劣天气中相撞,损失不少;紧接着传来战败的消息,自己派往攻打武汉的先头军,遭到太平军迎头痛击,狼狈而归。
曾国藩感到脸上无光,他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自己。于是曾国藩亲自带队,前去攻打附近的靖港,谁知水陆两军都大败而归,作为指挥的曾国藩羞愧的再次想到自杀,投河之后,被亲随救起。
曾国藩回去重整军纪,新招募一批勇武之士,很快曾国藩“雪耻”的机会来了,在岳州城下,曾国藩重创了太平军,得到咸丰的赞赏。
福兮祸兮,曾国藩最彻底的失败也即将来临。
曾国藩决定乘胜追击,率军攻打江西,这一次曾国藩比较不幸,他遇到的是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将曾国藩引入鄱阳湖,对曾国藩进行分割,逐个击破。这一次曾国藩乘坐的指挥船都被石达开抓获,家书、奏章都落入敌手。
侥幸逃脱的曾国藩再次上演“跳江自杀”场面,结果自然还是被亲随救起。
如果说前两次跳江是因为羞愧,这一次的表演成分显然更多。被亲随就起后,曾国藩依然继续“表演”,这一次他要“只身冲敌”赴死,亲随也只好紧紧的抱住曾国藩。
回到长沙的曾国藩,率领湘军继续和太平军对峙,期间长沙几经易手,各有损失。在向咸丰汇报战果的时候,曾国藩不得不用“屡败屡战”这样的字眼,来掩饰自己的败绩。
最后终于让曾国藩等到了机会。
太平军内起了内讧,大量的太平军将领在内讧中死去。而且让曾国藩感到头疼的翼王石达开,也率部脱离太平军队伍。
曾国藩的湘军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武器装备也得到提升,战斗力大大加强,此消彼长之下,太平军已经不是湘军的对手,开始节节败退。
曾国藩经过10年努力,终于战胜了太平军,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曾国藩的成功秘诀就是“永不言弃”,在一次次的重击面前,依旧站了起来。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只要在失败中吸收教训,在经历失败后,就会变得更强大。
乱石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回答。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常胜将军,比如战国时期的杀神白起,秦末汉初的淮阴侯韩信,西汉时期的长平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唐朝的卫国公李靖等等 ,他们战无不胜,逢战必胜,一生毫无败绩。然而,有胜就有败,在历史还出现了很多的常败将军,他们是逢战必败,一败再败。
一、西汉的李广利
李广利是西汉时期汉武帝朝的一个将领,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兄长,属于外戚。李广利无才更无领兵作战之能,但他依靠裙带关系,还是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然而,他的一生中却无一胜绩,打过的每一战,都是损兵折将,败兵而归。
(1)征战大宛
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几万大军攻打大宛,夺取良马。由于路途遥远,加上沿途各小国都不供给李广利军队粮食,导致军队到达郁成时,兵士只剩下几千人,而且郁成久攻不下,李广利便带军撤退,花两年时间返回敦煌。
李广利人生中的第一场仗便以失败告终。
(2)首战匈奴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受命率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在天山与匈奴右贤王展开激战,在此期间李广利军队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汉军伤亡巨大,死亡率达到了70%。
(3)二战匈奴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总计十三万兵力,出朔方攻打匈奴。匈奴得知后将妇孺家眷和资产安顿好,且鞮侯单于率十万匈奴军队在余吾水南岸与李广利大军开战。李广利与单于连斗十余日突围而归。
李广利以13万兵力打匈奴10万军队,激战十余日,突围撤兵回归,战果不明,显而易见此战是失败了。
李广利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却没有拿得出台面的战役,他的每场战役要么是以失败告终,要么是以两败俱伤的方式结束,称其为常败将军也不为过。
二、东汉末年的黄祖
黄祖,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旗下将领,任职江夏太守。在江夏,黄氏一族是非常著名的士人家族,黄祖虽出身名门望族,但是很可惜他却不会打仗,每战必败。
(1)连败于孙坚
一战败于孙坚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袁术派东吴孙坚征讨荆州牧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黄祖在荆州的樊城、邓县之间与孙坚展开大战。结果黄祖不敌,一路溃败。孙坚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兵临襄阳城下。
二战再败于孙坚
刘表高挂免战牌,暗中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力。黄祖带兵归来,再次与孙坚交手大战,结果是大败逃走,被孙坚追赶到岘山去了。
上一篇:老婆越漂亮,男人越短寿,有科学依据吗?为什么都说大乔小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