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匈奴,败将,蒋介石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开始朱棣的实力与朝廷相比跟本不在一个档次,朱允炆派自己的头号将军李景龙前去平灭朱棣的反叛大军。
以五十五大军包围朱棣的区区几万大军,这种战役说实话闭着眼睛也能打赢,可李景龙却神奇大败而归,而且只是区区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朱棣大败。
回朝之后的李景龙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继续被建文帝朱允炆重用,这位李景龙接连几次大败而逃,那怕最后京城保卫战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将败仗进行到底。
历史之中,常败将军多不胜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屡战屡败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家将曾被称为“常败将军”,不论在演义还是正史中,这位将军都鲜有打过胜仗。被后人戏称为“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
他就是夏侯惇,这位独眼将军在三国的名将中似乎并不瞩目,甚至还有被俘虏的不佳记录。他最著名的事迹当属《三国演义》所杜撰的“拔矢啖睛”,以及正史所载的被吕布部将挟持为人质事件。
但这依旧不影响他成为最受曹操倚重的曹魏第一大将。
他随同曹操一起迎战吕布时,乱战之中被敌军射瞎了左眼,伤势极重,勉强冲出重围。
因为夏侯惇是曹操在家乡起义时最早跟随的将领之一,他一生统军,为稳固后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常败将军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不会缺席的,古代有近现代史上也有。我们说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典型代表吧。
我们都知道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他绝对是被蒋介石或者有些人高估的一个将领,当得起常败将军的称号。
大家都知道胡宗南有很多响亮的名号,比如“天字第一门生”,“西北王”之类的。
但是,纵观胡宗南的的战绩,能说的出口的真的是太少了。他是真真正正的徒有虚名,真的是枉费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了。
不过正是因为蒋介石高估了胡宗南,导致了他在军事上的很多失误。
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时期,本来所有的人,都是想看看他这个有潜力的将领如何打鬼子的。但是,很遗憾的是,他只是在抗日战争打响的前期,打了一个酱油,然后就没有踪影了。
原来他被蒋介石给雪藏了起来。蒋介石把胡宗南给调到了没有战事的西北,过起了休养生息的日子。
表面上蒋介石是把胡宗南调去镇守西北。实际上他是被蒋介石调去牵制共产党的力量去了。
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正是在延安。
蒋介石派胡宗南去西北的目的,就是想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先发制人,给中共中央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么,胡宗南真的让蒋介石得逞了吗?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不久,蒋介石就派了胡宗南带领三十万大军,秘密的向延安进发,好发动突然袭击,打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一个措手不及。
按理说这件事是一个比较机密事件,但是,就在胡宗南召集大军,还没有出发的时候,这个秘密已经被毛泽东知道了。
毛泽东就想摆一个空城计,来羞辱胡宗南一番。
在这期间胡宗南还是秘密的进军,他根本都不知道毛泽东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了如指掌的。
当胡宗南来到延安之后,他占领的当然就是一个空城了。因为这个空城,就是毛泽东送给胡宗南的礼物。
毛泽东临走之前,还特意给胡宗南留了一封信。大致就是说胡宗南占领了延安,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倒被牵制住了几十万的兵力。
此刻,占领空城延安的胡宗南,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毛泽东等党中央到哪里去了。但是,对于党中央的一切,胡宗南是一无所知。
后来,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把党中央给搬迁到了河北的西柏坡,正是在这里毛泽东策划了三大战役。
也正是三大战役的胜利,彻底的打败了蒋介石。可惜的是,在三大战役中,被蒋介石重用的胡宗南,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
在这期间,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一直都是被彭德怀带领的几万人马,牵着鼻子在西北转悠。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他也没有让胡宗南撤退,而是让胡宗南去了西南,这说明蒋介石已经看到了胡宗南的真实面目,他对胡宗南真的是失望透顶了。
可以说蒋介石三大战役的失败,胡宗南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他绝对是被蒋介石看重,但是没有什么真实本事的一个将领。
所以,纵观他的一生,绝对称得上常败将军的称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界上没有谁是天生的“常胜将军”,任何人都是从失败开始,甚至会经历一连串的失败,最终走向成功。
曾国藩,被誉为大清王朝的“救世主”,他将一个岌岌可危的王朝,力挽于狂澜之间。但有谁知道曾国藩曾也是一次次的被“失败”打倒在地,甚至还获得“屡战屡败”的称谓,但他最终还是站了起来,站在了人生的最高点。
曾国藩并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读书十分用功,但成绩却是一般,就连秀才都是连考了7次才通过,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复读了7年才考上专科。恐怕一般人早就忍不住了,认为自己没有学习天分,可曾国藩没有放弃。
好不容易从政后,曾国藩的仕途也不顺畅,作为一个汉官,在清廷中没有丝毫话语权。自己的一腔热血,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甚至还被同僚当成笑话。
随着天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萌生退意的曾国藩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决定弃文从武,通过建立功勋来证明自己。
上一篇:老婆越漂亮,男人越短寿,有科学依据吗?为什么都说大乔小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