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鉴赏中国古代诗词?
诗词,诗歌,作者如何鉴赏中国古代诗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一首诗或词的产生,有它的历史背景,需要了解他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有怎样的经历,创作的原因是什么,是值得去考量的。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读了词前面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便知道这是苏轼在中秋时写给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的词。在这样的月圆之夜,同时本也应该是团圆之夜,两人却天各一方,只能共赏一轮明月,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苏轼当时为何产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情。
二、内容
诗词或长或短,但总有它的内容。理解它的内容,才能读出它的深层含义。诗词所写的题材大体上还是能够划分出一些的。
有人说,唐诗可以总结为: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宋词可以总结为:小资喝花酒,老兵坐床头。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剩女宅家里,萝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MM在青楼。当然,这是调侃,但是从诗词发展来看,诗最开始承载的是言志的功能,所以古人认为“诗言志”,诗歌里书写的都是关于家国天下的,是大格局,而“词缘情”,词往往是莺歌燕舞,闺情思妇,到了苏轼“以诗为词”,词的内容、题材才有所变化。
今天我们提到唐诗,我们总想分分类,田园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感伤诗,送别诗等等……不同的诗歌,传达出诗人不同的心境。
中国的古诗往往用典,我们看唐人写诗,对古代典故信手拈来,因为那时候的书不多,他们都熟读五经,大家都懂。宋词也是,例如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尺素: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后来成为书信的代称。
只有理解了诗歌所写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探讨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三、主题思想
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去提炼诗歌的主题思想了,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举个例子,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一首干谒诗,孟浩然带着自己的诗歌去行卷,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所以我们看他诗里写“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我想渡河,可是我没有船,言下之意是,我想做官,可是没人帮我。“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就是我羡慕那些当官的人,张丞相,你能不能帮我一把?
只有建立在对诗歌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的基础上,你才能够读出诗词字面背后的隐含意义。
四、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从它的形式、韵律、风格、语言、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赏析。
诗歌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还有古体、近体之分,词有不同词牌名。
诗词押韵的方式也不一样,近体诗讲究韵律、平仄对仗,词是能入乐而歌的,本身带有一种音乐美。
风格上,不同作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韩愈以文为诗,诗中不乏晦涩典故和词语,苏轼以诗为词,豪放与婉约兼具,辛弃疾以文为词,风格以豪放为主。
语言上,每个作家用词也不同,比较典型的如李清照,“绿肥红瘦”这样的词,也只有她想得出来了。
修辞手法很多,从诗经赋、比、兴开始,比、兴的手法在诗词当中是经常见到的。另外还有用典,也是作家惯用的,宋代词人还很喜欢化用或借用唐诗。
五、成就与影响
古代诗词在今天看来有很多经典的作品,但它们的经典化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我们鉴赏一首诗词,也要把它放在诗词发展史当中去考察。
比如陶渊明的作品,在东晋的时候,人们并未发掘他作品的魅力,到了唐代,陶渊明的作品才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宋代基本确立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还有《静夜思》,今天我们背诵的版本实际上是一个讹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宋人一直推崇唐诗,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今天流传的《静夜思》版本,出现于明人所编的唐诗选本,后来收录于蒙学读物《唐诗三百首》中,以至于现在就以讹传讹了。但是两相对照,哪个更好,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以上是我对诗歌鉴赏的一些思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大多数人在读古诗词的时候,还谈不上“鉴赏”,最多可以说是一种“欣赏”。但是既然都说到了“鉴赏”这个问题了,那么我们就不妨把“古诗鉴赏”这个话题放在我们的初高中语文学习中来聊一聊。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用“鉴赏”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确实显得有点言重了。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因为不论是阅读诗歌还是小说,这些文学作品本质上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候即使是文本误读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所以,我们学生也就有了“鉴赏”的权利。
那么,从初高中的学习要求来看,既然要我们鉴赏诗歌,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觉得古诗鉴赏难,难就难在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怎样的感情,有时候读完了整首诗,只能懵懵懂懂地读出来作者是高兴还是难过,但是要具体说一说作者究竟是怎么个高兴法,怎么个难受法,却吐不出来成串的文字。
那么,大仙儿老师在这里交给大家一个诗歌鉴赏的步骤,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步骤去做诗歌鉴赏:
(一)看题目
1.看要素
越是字数多的题目,越不能嫌麻烦,先断句,然后再去扣题目中包含的要素。
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点明了地点,人物。
2.看题材类型
有的诗歌题材很明显,比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很明显就是一首咏怀诗。而于谦的《石灰吟》很明显就是一首咏物诗。判断出诗歌类型,对于我们把握诗歌情感走向,甚至命题人将会从哪些角度进行命题,我们心中已经有把握了。
(二)看作者
为什么老师在给大家讲古诗的时候都会花上几分钟跟大家掰扯下诗人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呢?
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就比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诗风一定是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