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词都源于民间,但为什么先有诗的繁荣后有词的兴盛?
到了,民歌,都是诗词都源于民间,但为什么先有诗的繁荣后有词的兴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诗词都源于民间,但为什么先有诗的繁荣后有词的兴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由诗发展到词,是诗歌发展的必然,纵观我国诗词的发展史,从远古的狩猎歌谣,如“断竹,续竹。飞土,逐鹿。”,到发展成为传唱宫廷的音乐;由两字发展到多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再到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有章有节的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进而发展到格律诗,反映了我国诗词发展的进步。“词”又名长短句,又叫诗余。在人们写诗的过程中,发现突破格律的局限,用长短句表情达意有许多优点,又出现了“词”的创作,这是诗歌创作的一大进步。由“诗”到“词”的桥梁人物是南唐后主李煜,对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进入宋代,词的发展到了高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说是诗在唐朝都己写尽!从宋朝开始就只得写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起源先秦,盛于唐朝。词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所以先有诗,后有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诗、宋词的发展有先后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唐诗样式多,其特点是有格律、对仗、押韵。难度大,主要为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服务,不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所以有它的局限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唐朝、五代、南宋早期就有了词,这是词产生的早期。
在南宋早期到中期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词逐渐兴旺起来,能够谱曲能够唱。比诗有了进一步发展,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这是词发展的兴旺时期。到南宋社会开始衰败经济和文化下滑。宋词也到了衰落期。
取而代之的是元朝,随着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词发展为元曲。更加白话,被老百姓喜欢和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哈。下面我就自己的认识回答一下,仅代表一家之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诗词的起源
诗词,这一个概念其实很广,说到诗词起源,其实起源是不同的。诗和词虽然现在看来都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精彩的题材,但他们也并不是一个概念,为什么这么说?
诗的起源
诗起源很早,最早的一般供人的是诗经,一般四个字一句话,也没什么押韵,就是当时周朝时期的民歌,后来逐渐到了屈原这里,屈原是第一位独自创作诗的人,那时候叫楚辞。这时候诗的作用已经转变,从诗经的民歌性质变为文人士大夫表达自己感情的文学。这是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步。
又经历汉朝,比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等,当时诗开始正式作为一种文学和音乐体裁,诗也可以用来唱,但那时候的诗要么是五言、要么四言、六言,也都没有什么韵律可言,那时候叫做古体诗,真正到了南北朝后期,诗逐渐有了韵律和字数要求,读起来也工整上口。这就是唐诗了。
词的起源
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南朝。比诗晚了五六百年,而且词一开始就不是文学形式,就是纯粹用来唱的。而且因为词是单纯的歌词,所以词一开始就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和诗复杂漫长的演变不一样。
词作为歌词而言,确实只是流行于民间乐坊,而且内容多是男女情爱,没有被文人用来表达自身情感。后来到了盛唐时期,李白写过几首词,比如《忆秦娥》,当时李白写这些其实也是为了给别人唱,不是自己情感发泄的窗口,所以即便李白写了几首词,词还是火不起来。到了晚唐时期,温庭筠、韦庄开始逐渐写词,他们笔下的词也还没有摆脱词的本质,所以这一波,词也没有火。
词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人物是:李煜、晏殊。
为什么这样说?很显然,李煜将词的功能转变了,转变成了表达自己感情的载体,而到了宋代,晏殊则是把宋词搞火了。因为晏殊当时是宰相,在文人圈地位很高,他又喜欢写词,所以当时大家纷纷效仿,词也就火了起来。
先有诗的繁荣,后有词的兴起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本来诗就起源早,在唐朝古体诗演变为近体诗,得到文人追捧,而那时候词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在古代,文学体裁火不火不是靠网络,而是简单的一个小圈子的兴起,而这个小圈子一般都是朝代都城所在地,都是当官的文人玩的题材而不是草根文化和现在的网络神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