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到底什么是职场,职场的本质是什么?你怎么看?
职场,员工,工作到底什么是职场,职场的本质是什么?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B.文化承载
从另一方面来看,职场的运行体制、和制度规则经过长期的运行之后会逐渐培养出公司、部门和员工个体相对统一与惯性的习惯,包括但不限于语言习惯、工作习惯、个体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处理习惯和利益博弈习惯等,这些习惯综合起来,成为特定职场的文化。
所有这些习惯的形成,表面上是“老板的精神体现”是“制度的规则体现”,但根本上来说就是全体员工秩序化活动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员工,也根本谈不上文化、谈不上什么习惯和老板精神的问题。离开员工秩序化工作,一切都要完蛋。
2.员工主体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应该说,员工是工作的绝对承担者。我们把公司所有指向战略目标的活动都称之为工作,这些工作几乎全部是由员工来承担的。
基于公司或者职场全局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解读。
A.个体员工的工作是工作流形成的基础
为什么说现在企业没有个人英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工作流。如果我们将企业比喻成大海或者大河,那么形成大海或者大河需要数目众多的溪流汇聚。而形成数目众多溪流的基础,就是单个员工的工作。
个体员工的工作形成合力,就是组织工作流,而组织工作之间形成合力,就是公司工作流。公司工作流是企业发展和变现的关键凭据。
B.员工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工作效率
如果仅仅针对某一员工的个人工作进行分析,那是个体效率。但是站在职场全局的角度来看,工作结果所依赖的工作效率,是员工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员工之间的默契程度、相互关系、矛盾处理和目标认可等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在彼此的协同、配合中发挥作用,最终影响职场的工作效率。
用一句大白话来说,没有员工的工作也就没有公司的工作流,没有员工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也就没有工作效率。没有工作流与效率的场所,我们很难称之为职场。
3.员工主体性:与利益目标直接相关
要知道,企业不可能无缘无故招募员工,而员工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凑到一起工作。决定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缘分”的,其实是利益与目标。
A.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与利益需求让它搭建职场的平台
职场为什么能够产生?这首先要源于最基础的平台承载者企业的目标与利益。任何企业都是进行资本和生产资料投入,寻求价值增值的单位。而生产资料是“死”的,自己不会增值,也不会形成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通入的资金和是“死”的,如果没有资金的运营、投入与流动管理,它只能是呆在账面上的僵化物。
企业要想“运转”起来,就需要投入的资本动起来,就需要购置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而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只有员工。可以说员工才是企业资本与生产资料增值的推动者,是企业利益变现的真正创造者。
B.员工之间具有利益的直接相关性
员工的利益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很实际。是老板自掏腰包的资金付出吗?不是。是哪位大善人大发慈悲的慷概赠与吗?也不是。员工的利益来自于自身创造的企业价值增值的剩余部分。
换句话说,员工的利益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但是如果我们放到微观上来看,一个员工的薪资标准是有其他负责管理的员工制定的,一个员工的职务是由作为管理者的其他员工确定的。在与利益、目标相关的标准、规则和变动等方面,真正发生作用的,实际上是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然,这种作用以公司利益为背景,以公司目标为前提。但是,如果员工彼此的利益作用是负面的,那么公司利益会受损,个人利益也会受损;员工彼此利益作用是正面的,则大家都受益。
进一步说,如果员工之间没有相互的利益关系或者利益关系的方向不正确,职场也不会存在或者不会长期存在。没钱赚谁和你玩?
小结:
员工是职场的关键要素,是组织的核心组成,是工作的主要承载,是利益的主要创造者。没有员工就没有职场。
职场特性三:工作为主线
有了单位的平台和员工就可以了吗?当然不行,只有工作才是职场存在的真正意义。是工作将员工、企业、利益等要素串联起来,只有工作,那些规则、体制才有用处。
1.工作承载价值
对于单位或职场来说,价值的主体很多,比如企业价值、员工价值等。但是不论什么价值,都要落在工作上才是真的价值,才有意义。一个公司没有工作的运转谈何价值?一个员工,没有工作的陪伴,谈何价值?一个职场,没有工作的运转,只能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空壳。
工作价值的体现有两方面:
其一,是工作流的价值承载。
正如我在上面所说的一样,个体员工的工作承载其个人价值,团队员工的工作合力形成部门价值,而多个组织的工作“洪流”形成公司的价值。
是点滴的工作汇成涓涓的工作流,是涓涓的工作流汇成滔滔的工作体系。所有的投入、理念、规则、合作、利益、目标等等,全部在工作流中发挥作用。工作流就如同职场的血液,是绝不能少的。
其二,个人工作成果决定员工价值。
这个比较好理解。在契约制的规则约束下,员工利益的回报决定于企业对其工作成果的认可程度;而员工的水平、能力、定位等等与个人价值有关的因素则在其日常的工作中体现。
员工价值是员工自我认可的前提,而员工利益则是其职场的基本追求。如果一个员工在特定职场中没有自我认可,也就没有价值感,如果员工在职场中没有利益,也就不会有存在下去的意义。
一个员工是如此,所有员工都是如此。所以,员工的工作必须有价值,而这取决于其个人,也取决于所在的单位。没有价值的工作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工作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不会容忍。这是职场的基本前提。
2.工作承载文化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在规则约束下,群体性秩序活动形成企业文化。但在职场上,文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整体体现的宏观文化,而另一种则是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文化。
A.工作特性与惯性构成企业文化
一个员工的工作,体现其个人的思维、能力与职业理念;一群员工的工作、思维与能力则体现集体的文化。
对于公司来说,以组织为单位的员工集合体,在各种不同的工作中培育、塑造和调整集体思维、集体习惯与集体风格。这些以整体形式体现出来的思维、习惯就是企业的文化表现。
而集体思维的形成、集体习惯的培养都是以工作为基本载体的。没有工作,也就不会有习惯的形成,也就无法形成集体的思维。一个领导可以以自己的思维凌驾于他人之上,但是却无法以自己的意志取代集体思维。
B.员工间相互作用构成微观文化
职场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很多时候公司强调的时一套,但是员工真正的注意力和目标导向却是另外一套。尽管有公司的规则约束和文化导向,这并不影响员工之间“微文化”的形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