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
明月,边关,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了这种理解,才能真正领悟“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义;才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这首诗。
我是远山视点,希望关注我,在共同的志趣中向前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千年前的秦汉之时就修建了边塞,以抵抗侵略者,也有过激烈的战斗,有过威慑敌人的将帅,明月依旧,但是现在的将帅无能,并不能打败,并威慑敌人。望着这月,这关,长期守边的战士,想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时明月汉时关”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王昌龄以边塞七绝诗著称,有“七绝圣手”的美誉。他的这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人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有人评价这首诗“令人百读不厌也!”而我却要说,皆因首句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狭隘的理解为“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这句诗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的意思。皓月当空,照耀着秦汉时期就有的万里边关。意境雄浑高远,引发了作者的无限遐想。许多因“边关明月”引起的古人今事涌上心头。
“关山月,伤离别也。”
古人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多用“关山、明月”两个意象。边塞苦寒,月亮显得更加皎洁。然而“月是故乡明”。边关明月,引发了多少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遥望边关明月,更是加深了家人对边关将士的离别相思之苦!
秦汉时的边关明月犹在,然而边关从秦汉以来一直没有平静过,总是战事不断。
联系下面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来看,“万里”,离家之远,“人未还”,既有戍边战死的古代将土,也有正在戍边不能回归的士卒。 写出了边关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
作者由秦汉时的边关,自然想到守边关的人。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汉代名将还在,绝对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作者针砭时弊,既有对统治者所用非人,守关将帅无能,造成边关生灵涂炭的谴责!也有对能够驱逐外敌,守卫边关良将的期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用了互文与比兴手法。意思是秦汉的明月秦汉的关,往深层次可理解为:大好河山雄壮沧桑。
河山苍凉,多少豪杰壮士,千里击胡,埋骨黄沙,期待有像龙城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英雄人物御守边关,让外虏不能跨进阴山半步。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唐诗有筋,宋词无骨”,王昌龄这一首,风骨劲挺,是七绝杰出代表,折射了大唐内在文化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出塞》诗里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但也一直有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解读是从时空角度,认为打仗的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打到汉代,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明战争时间太久。
第二种解读是从地域角度,认为现在打仗的这个地方秦朝的时候就是秦朝的月亮照耀的地方,汉代的时候则是汉代的边关。
我本人以为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这是因为:作者是唐朝人,他到西域出差,看到战乱不断,作为一个胸怀家国的诗人,身不由己地生发出许多感慨。望着眼前的厮杀场面,他清楚地知道这眼底下的战场秦汉两朝时就是战场了,现在都到了唐朝仍然是战场,仍然在打仗。从该句字面上看,不仅道出了战争的长久,也充分点明了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轻易放弃的。诗人只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出来,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而是“互文见义”,秦汉的明月和秦汉的关。诗人暗示此地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停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联系下句,“万里长征”虚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之远,突出了空间的辽阔。
一二句从时空的大跨度再现了战争的灾难性,冷月照边关,征子人未还,自然的明月、关亘古不变,战事却无情、人事却无常,忧国忧民的悲壮豪情油然而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