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脍是什么典故?
鲈鱼,典故,求田问舍“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脍是什么典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脍是什么典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晋八王之乱时,出仕洛阳的张翰以思念家乡的鲈鱼为借口,辞官远离了洛阳是非之地。后来成为了文人们借以表达自己出仕报国和消极避世的两种矛盾心理的常用典故。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吳中菰莱,莼羹,鲈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令张翰弃官返乡的这道苏浙佳肴就是鲈鱼脍。鲈鱼产自近海,味道鲜美。而莼菜者,乃多年生水草也,莼羹鲈鱼,鲜上加鲜。张翰是西晋文学家,江苏吴县人,他在北方做官,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竟辞官归家,足见乡愁与美味的诱惑了。另外辛弃疾的词中也多次以鲈鱼和莼菜来形容自己的矛盾心理,许多名篇中有此典故。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诗文《江上渔人》,就是有关松江鲈鱼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总之,鲈鱼脍就是古时苏浙地区一道名菜,被文人们赋与乡愁的代言物,隐喻思乡归隐之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说的是辛弃疾《水龙吟》里的句子。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是辛弃疾名作之一,上阙写景抒情,下阕用典抒情,都十分到位。特别是上阙承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更是千古名句。
题主问题是用典,就讲典故吧。下阕连用三个典故,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之用。
第一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辛弃疾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是说,季鹰想到鲈鱼就回乡了,现在西风吹完了,秋天过去了,他回去没有呢?这就不是问季鹰了,而是问自己,你应该回家乡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稼轩的故乡是山东,当时的山东被金国占领,辛弃疾有家难归,他恨金国统治者占领了他的家乡,同时他也恨南宋当局不让他打回老家去,双重因素使他有家不能回。
第二个典故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讲的是许汜、陈登和刘备的故事。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坐在下床。后来许汜在刘表处与刘备一起议论天下人物对陈登不满。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辛弃疾的意思是他不愿意像许汜那样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辛弃疾既不能像季鹰那样想回家就回家,也不愿像许汜那样回家置田买房,他想干什么呢?
第三个典故回答了这个问题。“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辛弃疾在这里借典故说自己的用心。他羡慕桓温,桓温是东晋大将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威名赫赫。也有桓温那种人生易老的思想,南宋风雨飘摇,北伐欲望,欲归无期。想到这里,就有了最后的合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人喊一个丫鬟来为我擦眼泪。这眼泪也是英雄泪!
总之,这首词很好,典故用的也恰到好处,未有掉书袋之嫌。不知题主满意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从典故中出来的名菜,“鲈鱼、茭白笋、莼菜”被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1 出处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鲈鱼:鱼名,味质鲜美。《嘉佑本草》载:“鲈鱼,多食宜人,尤良。”
堪:可以,正好。
脍(kuai四声):把鱼肉切细。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鲈鱼味道鲜美,尽管秋风吹来,我怎可能像季鹰那样弃职回乡呢?”
2 张季鹰与莼鲈之思
张季鹰是谁?
西晋人,张翰,字季鹰,苏州吴江人,据说是张良后裔,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东吴被西晋灭后,张季鹰也恃才自傲,装疯卖傻,后来官至晋惠帝的大司马东曹掾。史书称其行为颇似阮藉之淡泊放荡。
《晋书·张翰》:“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
这个典故,《晋书》《世说新语》都有记载。
《世说新语 识鉴》:“张季鹰辟吴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张季鹰看到秋风起,黄叶落,便想到苏州吴地的莼菜汤,鲈鱼脍家乡美味,便毅然辞官归乡了。
他还写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来表明心志:“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因为家乡一道美味,便弃功利,回乡隐逸,如此潇洒不羁,任性妄为,又如此不拘世俗,不畏强权,说走就走的果断干脆,恐怕也只有西晋名士张季鹰了,这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引得后世文人骚客只能是文辞的赞美,而缺少行动的果敢。
上一篇:直男好不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