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时代教育的方式好还是法制的威严?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法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时代教育的方式好还是法制的威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时代教育的方式好还是法制的威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料记载周朝,姬发关心人民疾苦,减轻税负;同时姬发能掐会算,对于犯罪之人,也是一种震慑,故而画地为牢,路不拾遗。毛主席年代,推广普法教育,关心人民疾苦,人民为了感毛主席恩情,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路不拾遗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与法制教育谁更好。
我个人认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为更好些。这说明人们都到了一个很高的思想境界!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可以这么说:如果大家都有这种修为。它是不需要法制的存在。
而法制它则是对有人做错事情的一种约束性措施。或者是一种惩罚。这俩种有一种本质的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毫不夸张,毛主席领导的时代就是这种境界。虽然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文化科技,国防教育都比较落后,生活艰困;但人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境界是空前的,人们的心目中只有国家,集体,他人,贪污腐败无处藏身,无路可逃,人人喊打。人们相互监督,帮助,支持,和谐相处;那个时代的人们心目中就一个目标:“为祖国,为民族,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争先恐后奉献青春”。当然,那个时代的法制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一个字“严”,三个字“特别严”;一句“铁面无私”。
所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是法制与道德双赢,绝非偶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物质基础的积垫,法律的约束,思想教育素质不断提高才能达到这个水准。
如果单凭几千年来的社会道德文明文化教育是达不到的,同样用法治单股力量也不过是治表不治本。人的高尚情操素养是宗合性的,非单一过程,而前面宗合素养和特制处理方法。人与人的思想做法,都是于众不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能相对而言,不是千篇一律的,大部分人能作到,小部分人做不到。
社会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千变万化的,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大溶炉里培养了各种素养的人。你不能去强加他人的行为道德规范,人是以食欲触,物以天下色。
劫欲心!致至,非人为人非。从理论辨证上看问题,主观臆断,愿望非同,行而上之礼,品优较仿尚。当然要留个社会好风气,是每个朝代都想要良好善举,都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者合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过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生活经历,那时候人真的一个叫单纯,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实这也开扩了他们的视野,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明白了锄禾日当午的真正含义。正是这一批知识青年后来成为了我们改革开放中的中流砥柱。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说错一句话都要被批斗,更何况做错事,在现在都不算事,那时候要坐牢的。改革开放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外面的不良风气也随之进来了。所以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也是非常重要了。
上一篇:农村老房厂值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