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smart原则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目标,自己的,沟通能力用smart原则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举个例吧,比如,单口相声:我们都听过,能感觉单口相声是最难讲的,八成就是自说自话,无人搭理,台上台下一片尴尬。当然,你也可能说,有些演员说话,就是可乐,比如葛优,什么词儿到他嘴里都好笑。那是演员的功夫,咱不谈那个,咱谈的是脚本。
好的相声段子,一定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作用,每一句讲出来,相声演员一定知道台下观众能有什么反映。所以,看似他一人在台上比比划划,但实际上他却跟全场观众都在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交流不是语言层面的,因为台下观众不能跟他一唱一和,那就乱套了。这种交流是思维层面的,他就好象能看见群众心里在想什么,感受是什么,他能因之而改变自己的道白和节奏。他就能知道什么话一说,台下立刻就会提起兴趣,所以他要先卖关子。他就能知道什么话一说,台下一定哄堂大笑,所以他要抖包袱。
好的小说家,也都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他就知道怎么写,能把你勾住,使你忍不住地一个劲往下看。好的导演,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他就知道怎么拍,故事才好看,大伙才爱看。我们经常称之为“会讲故事”,对了,就是这个词儿,在家庭中,我们也得“会讲故事”。讲故事表面上是你在讲他在听,是单向沟通,事实上,也是自己在时刻调整自己,用对方最爱听最能接受的方式讲出你想讲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好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有效的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说沟通是学问是因为任何沟通都是有其本身的目的, 把握住沟通的目的, 同时掌握沟通的要领,将相互的理解或者思想表达出来是需要练习和实践的;说沟通是一门艺术,讲的是沟通是技巧,其中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外部因素,交流双方对事件的把握度以及是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在进行沟通等等。
SMART 原则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方法,由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于1945年提出。
S = Specific 目标是具体的,具体和不具体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否明确。
比如一个不具体的目标:我要赚钱;
一个具体的目标:我要在1个月内做兼职赚到1000元钱。
M = Measuable 目标是可衡量的
可衡量,就是要可量化。我要在1个月内做兼职赚到1000元钱,其中的1个月和1000元钱就是可量化的。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目标能不能被衡量,不能衡量的目标,就无法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A = Attainable 目标是可达到的
设定目标要切合实际,比如,我要在1天内赚到100万。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但是目标又不能设定的太容易实现,比如,我要在1天内赚到10元钱。这样的目标没有意义。
我们设定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设定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在目标达成后收获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挑战下一个目标。
R = Relevant 目标要具有相关性
目标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关联,比如一个学生,那么他的目标就应该是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学习,在期末考试中考入年级前50名,而不是在这一学年里赚取10000元钱。我想,这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T = Time-based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目标要设定截止日期,不设定截止期限的目标就是在耍流氓。没有截止日期,就会被各种各样别的事情打断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没有截止日期,只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永远都无法实现目标。
根据上面的解释,分别举个错误的例子和正确的例子。
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是错误的:提高精准救助人的健康水平。这个目标很宽泛,不够明确,也不知道该怎么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是否能够达到,什么时候结束,所以这个例子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定一个符合 SMART 原则的目标呢?
比如这样:在6个月内,通过至少40次活动,将300户精准救助人家庭的疾病复发率降低30%。
目标是具体的:将300户家庭的疾病复发率降低30%;
目标是可衡量的:降低30%疾病复发率;
目标是具有明确截止日期的:6个月内;
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所以运用SMART 原则制定你的提升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目标是科学可行的。
那么,如何制定你的目标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制定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的五步骤:
(1)开列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清单
这一步非常简单。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在哪些情境中与人沟通,比如学校、家庭、工作单位、聚会以及日常的各种与人打交道的情境。再想一想,你都需要与哪些人沟通,比如朋友、父母、同学、配偶、亲戚、领导、邻居、陌生人等等。开列清单的目的是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沟通范围和对象,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2)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在这一步里,问自己如下问题:
·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愉快?
·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有心理压力?
·最愿意与谁保持沟通?
·最不喜欢与谁沟通?
·是否经常与多数人保持愉快的沟通?
·是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没有说清楚?
·是否常误解别人,事后才发觉自己错了?
·是否与朋友保持经常性联系?
·是否经常懒得给人写信或打电话?
客观、认真地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了解自己在哪些情境中、与哪些人的沟通状况较为理想,在哪些情境中、与哪些人的沟通需要着力改善。
(3)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在这一步中,主要问自己如下三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自己是主动与别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
·在与别人沟通时,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信息是否充分?
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主动沟通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沟通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谈话对象总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沟通时的言语、动作等信息如果不充分,则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信息过多,出现冗余,也会引起信息接受方的不舒服。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那么一句对不起\"就足以表达你的歉意,如果你还继续说:\"我实在不是有意的,别人挤了我一下,我又不知怎的就站不稳了……\"这样啰嗦反倒令人反感。因此,信息充分而又无冗余是最佳的沟通方式。
(4) 制订、执行沟通目标
通过前几个步骤,你一定能够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确定在哪些方面重点改进。比如,沟通范围狭窄,则需要扩大沟通范围;忽略了与友人的联系,则需写信、打电话;沟通主动性不够,则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等等。把这些制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沟通计划,然后把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体现有具体的生活小事中。比如,觉得自己的沟通范围狭窄,主动性不够,你可以规定自己每周与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打招呼,具体如问路,说说天气等。不必害羞,没有人会取笑你的主动,相反,对方可能还会在欣赏你的勇气呢!
上一篇:怎样做一个独立的女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