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南春》这首诗含有什么典故吗?该怎么赏析?
南朝,江南,千里《江南春》这首诗含有什么典故吗?该怎么赏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杜牧的意思是说,梁武帝那么好佛,最后却在候景叛乱的时候被活活饿死,而现在的晚唐统治者同样推崇佛教,不令人担忧吗?
看来,这是一首隐刺诗,韩愈曾经上书劝谏宪宗停止迎接佛骨,而被贬谪到岭南的荒蛮之地。韩愈在诗中写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前车之鉴不远,所以杜牧只能在诗歌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原诗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描画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乡春景图。江南的春天,千里莺啼,百花盛开,红绿相映,潺潺流水环绕的村落,依山的城郭,处处悬挂着的酒旗,迎风招展。后两句虚实结合,有多少寺院的亭台楼阁,都掩映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诗歌具有温柔敦厚的力量,诗人用优美的笔调,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思想。佛教传播的思想有益于净化人类的灵魂,但物极必反,过于推崇佛教,大肆建立寺庙,几十万的僧众不事产业,大量的土地被圈占,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力量。杜牧常怀济世之才,他的诗歌中也饱含着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南朝非常崇佛。南朝梁武帝尤甚。他举全国之力崇佛,作《断酒肉文》,修建了一堆寺庙,“楚王好细腰,公众多饿死”,上从下效,自然到处都是寺庙。“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当然买单的还是老百姓,梁武帝还曾经出了好几次家,还要求全国上下一起吃素,后来因为他不理朝政,整天研究佛学,导致侯景之乱,最后在台城被饿死。这就是这么多寺庙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乃七言绝句的写景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春景图。诗以高度概括手法,从千里江南着眼,描绘出春莺、春山、春水、春风这些江南风光的独有特色。最后一句不但道出江南古寺林立、烟雨迷蒙的景观,而且寄寓了作者对历史的凭吊与对唐代统治者佞佛的讽刺。全诗取境辽阔,尺幅千里,色彩丰富,层次清楚,语言凝炼清新,明丽自然。是写江南春景的名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作,千百年来被后人赞不绝口。全诗都是对景物的描写,意象丰富,从远及近,动静相宜,却无堆砌之感。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副生动的江南春色,意境幽美,意蕴深邃。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作者通过辽阔的视野,对景物描写物象由大到小,从江南花红柳绿的春色到山村酒家的酒旗招展,通过映衬手法,从视觉、听觉、味觉的触角,写出江南弥漫着美丽的春天气息。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虽然也是对实景描写,但是,也有一番对历史的回溯和感慨。“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之间,东晋灭亡至隋朝统一之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虽然朝代更迭,各自存在只有短短几十年,由于都建都南京,并且大兴佛教,建立了大大小小很多寺庙,这里的四百八十寺只是泛指,作者不由感慨,那些争权夺利的君王权贵,名字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剩下这些寺庙的佛像和亭台楼阁,兀自伫立接受风雨的洗礼,接受后人的瞻仰和膜拜。
很多人认为作者这里使用了典故,我觉得作者用这种泛指反而充分地表达了对社会变革中改朝换代的反思,以及佛教文化的溯源。因为从南朝到唐朝,佛教一直被统治阶级大力提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作者无限感慨,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唯一留下的是佛教文化,以及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那些希望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却很少被人们提及。
作者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于美丽的江南景物,不仅旷达舒缓,而且富有哲思,审美之中不乏忧国忧民之感,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上一篇: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参加同学聚会,还有必要认识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