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找寻自我?
自我,自己的,的人怎样才能找寻自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种状态:延缓
处在“延缓”状态中的人,便是那些正在努力探索自我,寻找自我(高探索),但还没有得到答案的人(低承诺)。比如,他们可能正在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是我真正的热情所在?我希望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他们因此往往也是最能在主观上感受到自己处在危机之中的人,而迷茫与焦虑也是处在这个状态中的人最常有的感受。Marcia认为,延缓可能是四种状态中最令人挣扎与煎熬的,不过,相比起处前两种状态,他们却也是最有可能在经历过探索之后,到达第四种状态的——自我认同达成。
第四种状态:达成
Marcia认为,形成自我认同的人都是经历过探索给自己带来的危机的(高探索)。在穿越危机后,他们最终获得了对自己更清晰的认知,对某些特定的人生目标、信仰、价值观做出了“承诺”(高承诺)——认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的。
于是,他们在接下来面对人生的机遇与挑战时,也更能够依据本心做出抉择,在面对坎坷与阻碍时,他们也不至于瞬间心灰意冷,全盘否定自己的努力和方向。
如何更好地达成自我认同?
1.勇敢作出尝试与选择
自我认同是人们在不断地探索与选择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有时我们会以为,找工作或者找对象等等的尝试,是一个“展现”自我认同的过程——我找的工作/对象反映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喜好、我的价值。
但其实,在我们还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尤其对于成年初显期的人而言,去做出尝试或选择,更是一个“获得”自我认同的过程——无论喜欢或不喜欢,在每一次做出尝试/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离了解自己更进一步。
2.与他人“分化”
有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或许和我们与身边的人过分亲密,过度依赖与干涉有关。想要真正看清真正属于自己情绪、认知、行为举止,我们需要努力去辨别在一些情境中,哪些是他人的要求,哪些才是我的感受;哪些是他人的期许,哪些是我真正的选择。在这些时刻,不妨试着在内心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做出一些思考。
3.进行叙事练习
你有没有想象过,二十年后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是已经充满了规律吗?还是你的生活中仍有很多不规律、新鲜又有挑战的事情?你结婚了吗?你定居在哪里?你有孩子吗?你的经济条件是什么样子,你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物品和服务?你有很多新认识的朋友、还是只和一小圈子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你对于这一天生活的想象越深入、越细节,越能帮你了解,你究竟渴望什么样的生活,你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是什么样的。而这种了解,反过来又能帮你重新做出今天眼下的种种选择。
事实上,许多年轻人都对于自我认知方面存在迷茫、困惑和焦虑,你不必因为自己错过了青春期,又或者错过了成年初显期而感到惶恐,也不必为了快一点抵达而焦虑不安。
因为“人生很长,你不用急,也不用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观已呼吸,观已灵魂与肉体,思索已在时空,社会中的位置。养成习惯。定会\"自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我是被塑造出来的
不要想着寻找自我,要想着塑造自我。
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的自我逐步丰满起来。
我们后天的不断学习,就是为了完善自我,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要塑造好的自我,唯有不断的学习迭代。
如果我们认同世界上没有唯一的真理的话,那肯定是塑造不了完美的自我的,只有在不跌的迭代中,塑造出更好的自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我是在向内探索的过程中一层层逐渐接近的,终生成长对自我的认知才会日新月异,给予自己充分的时间和耐心。找寻自我的过程注定是一个人,是一场和自己比赛的马拉松,不放弃才有始终,善待自己,迷茫在开始行动后逐渐清晰,对自己要有完全的信任,他人的成见无法成为你自己呵责自己的原因。毕竟他们脑补的只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没有有效沟通就直接刻上无法抹灭的成见自然无法撼动。因此,做好自己善待自己就好,不去做无谓的解释而分散宝贵的精力认知。
用文字诚实的记录自己真实的所思所行,在表达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捕获出现的想法,越发可能接近真实的自我。在每一天看似重复的生活去发现和分享美好,精彩与新的可能一直都在。生命之丰厚在于每天的体验之中,鲜活刻在脑海里的不一定是有多大的成就、有多少人认识你,而是你是否认真践行自己的想法,留下具体的回忆,年轻过往犹如昨日,相机可以记录年轻影像却无法记录映像,让相机成为工具,用心体验用照片文字成为辅助,感恩遇见的美好,一生值得,也足以无需懊悔。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完整的,找寻自我是开放的,用合适的形式向内探索,同时找到合适的圈子向外表达,用真实的成长影响成长,良性的讨论互动可以在找寻自我路上走的更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