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其他动物没有多余的“人欲”,难道尽合天理?
天理,人欲,对立为什么有人说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其他动物没有多余的“人欲”,难道尽合天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王阳明认为天理人欲互相对立,去除人欲就得到天理,存天理必须去人欲。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人欲,本就是人之本能;去除人欲,岂非本身就是逆天而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的学说是建立在程朱理学上面的,宋朝是很信朱子思想,这也是中国封建思想发展到鼎峰,‘天理’也成为统治阶级压迫的工具,
王阳明的学说其实一直是受到排挤的,因为他的‘人欲’的存在既合理的。儒家学说主张内圣外王,过去很多人只再意内心的修行,也就是除人欲,这也是宋代书生都比较柔弱的原因。
那么王阳明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到底讲的是什么呢?
心即理,知行和一。我们发现这句话是把‘天’字去掉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不存在什么标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天理和人欲并不是对立的,明末王夫之曾有:天理即在人欲中,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即天理是从人的欲望中产生的,人的欲望是天理的本源,人没有欲望,天理就无法被发现!老天最基本中正的法则,即是应该满足世人生存下去最基本的欲望!真正的人欲之大公无非就是吃饱穿暖,这方面人和其他动物的欲望是一样的!人欲和天理两者互为表里,一体一用,犹如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举个简单例子,动物吃饱了大多就不再吃了,可人吃饱了会怎么样呢?
大多数还会吃。
△想着这顿多吃点,下顿可少吃点。
△想着这么多好的,以前没吃过这次要多吃点,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吃到。
△想着反正不要钱,不吃白不吃。
△想着这是自助餐,不多吃点好亏。
总之,人的想法就是很多,想着今天、想着明天、还计划着后天,结果总是把自己“吃撑了”,难以把握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原则。有些时候,人总是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
天理与人欲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两者应该是对立又统一。只有天理而无人欲,人活着没劲,只有人欲不讲天理会死的很快!而动物因思维过于简单,故而确实没有什么“人欲”,其行为大多合于天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是善变的动物。天是相对不变,少变,慢变的。本来最好是一致的。而由于人的贪婪,强烈的欲望,做了很多不符合天理(自然规律)的事,使了很多小聪明。耍了很多手段。也就有应得的结果(生病,不如意,纠纷,甚至...)。所以要提倡顺其自然。动物基本上就没有这问题。它们比如说打不过就跑,饿了找吃的。困了就找个相对安全地方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理和人欲是宋代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统治者把封建社会三纲五常说成永恒的天理,任何人不能违背,违背者必遭天遣。实质上把“天理”和“人欲”作为对立关系提出来,让劳动人民安于现状,接受地主阶级的剥削是天经地义的,上天安排的,劳动人民必须自己自觉去掉(压抑)自己的七情六欲,忍受统治者压迫和统治而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封建统治者提出“天理”之学就是把封建的三纲五常当作永恒不变的真理,三纲五常万世永存,颠扑不破,永远存在的天理。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受奴役被统治也是万世永存的的天理。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天理,即中国封建社会提出“天理:三纲五常万世永存”是一个伪科学概念。在封建社会,宋代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社会发展有其进步意义,亦适应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封建后期一直到现代,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糟泊。
当代社会“天理”概念已经开始演变为:诚实守信,敬业爱国等,特别是已经演变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祖国万岁”等积极意义。
“天理”是一个用以描述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概念。它的指向对象是人,是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生产关系,等等。“天理”用以描述人的伦理道德概念。
动物之间不是人或者人们,所以天理这个概念不能用以描述动物,即动物界只有本能,而没有“三纲五常”之类的天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